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於子瑜(五千字大章趕進度)


                 陳登穩住呂布、填好舊坑又挖新坑之時。

  諸葛瑾讓信使送去廣陵縣的書信和旨意,也都到了關羽手上。

  關羽在短短兩天之內,做好了部隊開拔前的全部準備。

  運兵船的狀態都打磨到了最好,帆篷索具最後檢查翻修,兵器鎧甲也都整備得當。

  只是隨軍軍糧並未多帶,最多夠吃一個月——劉備這邊糧食也不怎麼富餘,只能算是剛剛化解了糧荒。

  而此前跟諸葛玄聯絡的信使反饋,豫章郡那邊倒是不差這幾千人的口糧,諸葛玄是糧多兵少。

  從這個角度說,關羽去協防,剛好是就食養兵了。

  孫乾還特地幫劉備算了筆賬:這四千人如果在豫章養過明年春荒,那廣陵這邊大約能少吃兩萬石軍糧。

  關羽做好全部準備後,信使來報,說劉備和諸葛瑾也差不多快趕到了。他也就沒有爭這一天半天,選擇了嚴兵整甲,跟劉備諸葛瑾見一面再開拔。

  十一月初八下午,諸葛瑾和劉備搭乘的運河船終於抵達廣陵,關羽直接在城外的河口碼頭迎接。

  劉備沒什麼好多說的,十幾年的交情了,一個眼神關羽就能讀懂大哥的關照。

  倒是諸葛瑾這邊,關羽很客氣很恭敬,堅持要親自拜謝他去許都幫他斡旋來的官職。

  諸葛瑾反而被弄得有些不好意思:“雲長何必如此,你領兵十餘年,本就有統兵萬人的上將之才,區區一個折衝校尉,只是名至實歸罷了,你原先不就已經是都尉了麼。”

  關羽堅持一揖到底:“那不一樣,我原先的都尉,其實也是大哥表的,朝廷並未實授。此番先生進京,除了為大哥要來官職以外,就只有我得了折衝校尉,三弟依然沒有實授之職。如此恩義,怎能不謝。”

  諸葛瑾:“怎麼能這麼說,子仲也實得了東海太守,我也得了平虜校尉,以後你我也算同僚,都是朝廷的校尉。我連兵都沒帶過,忝居其位,那就更慚愧了。”

  關羽發自肺腑地說:“先生雖不帶兵,運籌之能,卻堪稱神算,當個校尉綽綽有餘,不比我匹夫之勇。”

  最後還是劉備看不下去了,居中當個和事佬:“行了行了,都是自家兄弟,客氣什麼。雲長,哪天你對子瑜,就跟對我這般不見外,那才叫赤誠相待。”

  關羽這才閉口不言,大家又對飲了三碗,並且賞賜了關羽士卒一頓酒肉,便開拔啟程。

  諸葛瑾在敬酒勞軍之餘,還抽空上船視察了一圈,確認關羽真的按照他的要求,在船艙裡藏了足夠多的袁術軍衣甲旗幟,隨時可以偽裝偷過某些長江江段,這才放心。

  當初張飛滅雷薄時,就得了大幾百袁軍衣甲。後來破廣陵城,城內袁軍有來不及撤逃的,至少也被抓了一千餘人。

  所以劉備軍如今挑出兩千套能偽裝成敵人的衣服,是沒問題的。

  此去豫章,一路上江北要經過廬江郡,那是劉勳的地盤。

  雖然沿江山險之地劉勳不怎麼重視巡防,但濡須口等地還有丹陽賊許乾盤踞。

  這些勢力,也是隨時能派出千人規模的江賊打劫的。

  而沿途長江南岸,當時名義上屬於揚州的丹陽郡,但因為地理崎嶇,實際並沒有被孫策控制。

  當地豪帥祖郎,也是一個丹陽賊,據說擁有部眾數萬,遠比江北的許乾還恐怖——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祖郎,他跟孫策打過好幾仗,還互有勝敗。

  換言之,如今孫策佔領的丹陽郡,其實只相當於後世的南京全部、鎮江大部(除了劉繇的丹徒縣),外加南京的那仨安徽小弟“蕪馬滁”。面積不算大,只是佔盡了丹陽的平原膏腴之地。

  而後世蕪湖以南那四個安徽地級市,宣城、黃山、銅陵、池州,如今都是“涇縣大帥”祖郎的地盤。

  關羽此番進兵,必須小心提防江賊大軍攔截,必要的時候偽裝成袁術軍、貼著江北過境,也是一條權宜之計。

  諸葛瑾親自仔細提點、查漏補缺,確認關羽沒有驕傲不當回事,這才安心放船隊啟航。

  ……

  關羽出兵後,劉備、諸葛瑾各自回去歇息,消除趕路疲憊,當天無話。

  次日一早,劉備還在睡夢中,糜竺卻早早就來求見,但沒敢讓人通傳打擾,只是在府衙後堂候著。

  劉備辰時過半方才洗漱穿戴視事,聽說糜竺等候多時,埋怨了侍從幾句,連忙出來陪話。

  “子仲何以清晨至此?坐了三日船不累麼,有話昨日船上為何不說?”

  劉備微覺詫異,還以為是昨晚臨時又發生了什麼新的變故,非得一大早來說。

  糜竺則憂心忡忡地說:“主公,昨日子瑜與我等同船,有些話我不當講,這才忍到今日。”

  劉備愈發詫異:“子瑜與我等交契至厚,我待之師禮,有什麼話要躲著他不成?以後不可如此!”

  糜竺嘆道:“主公,這些我豈能不知?對子瑜的功勞、智謀,我都是心服口服。只是此番他進京求官,為其叔謀豫章太守,又為自己謀了平虜校尉。

  年僅二十一歲,官爵已經與雲長相當了。而且他的官職,還是在陛下單獨召對之前,曹操便已經讓人擬好了的。顯然是因其年少,才不能驟授顯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