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62章 諸葛亮:姐姐不能賣,我犧牲一下就夠了(明天/今天后半夜上架)

  雙方駐地離得不遠,就隔了一條漢水。甘寧又是江賊出身,渡河如履平地。

  一來二去,發現諸葛亮沒有其他士族那般看不起江賊出身的道德潔癖,甘寧也就跟諸葛亮結識了,點頭之交而已。

  至於如今的甘寧,為什麼會出現在樊城,這背後又是一段曲折公案了——

  甘寧是前年益州牧劉焉病死、劉焉的兒子劉璋繼位時,在巴郡發動的兵變。然後被擁立劉璋的巴郡太守、徵東中郎將趙韙擊敗。

  (注:這個徵東中郎將是劉焉生前自己造出來的官職,就是為了“順江而下、東征劉表”)

  而甘寧的兵變,原本就是劉表派去的荊州別駕劉闔所策反,所以兵敗之後也只能順江東逃來投劉表。

  策反人劉闔自然要幫甘寧牽線搭橋,劉表也接納了他,一開始讓他駐紮在夷陵,而今年又把他調到了南陽郡,先後在新野、穰城駐紮。

  劉表把甘寧調到南陽的時間,其實很微妙——恰恰是在今年夏天、西涼軍將領張濟、因為關中絕糧,走武關道東出宛城就食之際。

  說白了,劉表當時怕西涼軍佔據宛城後,繼續南侵襄陽,所以把甘寧跟其他抵禦張濟的部隊一起,頂到了前線。

  只是張濟在佔領宛城後,繼續南下時,在宛城和新野之間的穰城之戰中,突然被流矢射殺了。

  西涼軍頓時崩潰,殘部全縮回了宛城,另推張濟之侄張繡為帥,張繡自忖威望、力量不足,這才跟劉表和解。

  與張繡化敵為友後,劉表也不用再提防北邊,就把新野、穰城前線的部隊撤了一些回來。

  甘寧原本是負責維持穰城、新野之間的淯水糧道的,也跟張濟軍廝殺過幾次,仗著戰船弓弩之利,殺傷過一些西涼兵。

  可惜張繡和劉表化敵為友後,劉表也沒怎麼升賞對張濟作戰的有功將領。

  甘寧什麼都沒撈到,就被調回了新野,後又撤至樊城,內心很是鬱悶不得志。

  而諸葛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渡漢水至樊城走訪的甘寧。

  ……

  “興霸兄,別來無恙否。”

  諸葛亮讓家僕駕著一葉扁舟,北渡漢水,直入樊城的白河口水寨,很快就當面見到了甘寧。

  甘寧看到諸葛亮來訪,也是有些驚訝,調侃著說:“阿亮,今日怎有閒暇親自至此?你平素不是還嫌水寨腌臢麼。”

  諸葛亮還沒及冠,也沒出仕,所以並未取字,旁人只能呼作阿亮。

  要等這次去了豫章,正式為大哥辦差,諸葛瑾才好給他把“孔明”取上。

  諸葛亮也不廢話,直接開門見山:“家叔近日終得朝廷正式冊封,為豫章太守。但也因此進一步激怒了笮融,遭其進攻。我雖不才,卻也知報答養育之恩,想要向劉荊州告求,去豫章省親救難。

  又恐劉荊州以‘不可以卵擊石’勸阻,所以想請兄護送我一行——至於兄最終是否親至豫章助戰,並不重要,我另有辦法解決,不會讓兄白白參戰的。

  想來兄在新野、穰城這半年,過得也不如意吧?聽說張濟被流矢射殺於穰城,當時你也在穰城?有沒有你的功勞?”

  諸葛亮這句話也算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直接戳中了甘寧的痛點。

  甘寧臉色數變,倒也沒直接指責劉表,只是暗暗不忿地嘆息:

  “我確實在淯水運糧的時候,用戰船和西涼鐵騎對射廝殺過幾陣,但張濟在哪一戰中被射殺,實在說不清楚。”

  諸葛亮直接分析:“當初射殺孫堅,也不知道具體是誰射的,但至少能確定是黃祖軍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