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88章 諸葛治水


                 劉備派遣孫卲去許都要官,往返趕路,加上在朝廷請客送禮斡旋,怎麼也得一個半月才能看到結果。

  而這一個半月裡,諸葛亮那邊顯然沒時間閒著。在孫卲被派出去之前,他就已經被糜竺和陳群搶著去解決疑難問題了。

  好在這次要解決的問題都很有新鮮感,能讓諸葛亮把剛剛從大哥那兒學來的算學和自然之理應用上,所以也不覺得辛苦,反而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梳理了一下兩邊的問題難度後,諸葛亮選擇了先抽兩三天時間,點撥糜竺家的海船工匠、如何給原本的海船改裝舭龍骨,以及加入一些其他增加航行安全的小技術小改良。

  陳群一開始很鬱悶,還誠懇請教,求諸葛亮說出個道理來,為何要厚此薄彼。

  諸葛亮也對事不對人,非常直白地指出:“子仲兄那邊的事情輕鬆,兩三天便能解決,然後海船工匠們就能開工。長文兄這邊的事情,需要實地考察勘測,才好給施工方案,所以先易後難。”

  陳群想了想,也接受了這個解釋,沒有再來騷擾。

  畢竟廣陵這邊運河如何改造、閘門如何修建,這些工程舉措是跟地理環境綁定的,過去三個月諸葛亮、諸葛瑾在豫章也沒法遠程規劃設計。

  而造船改船跟地理就沒有強綁定了,諸葛家弄幾條船去豫章,這幾個月裡有空就能琢磨、實驗,等回到廣陵,直接技術交底報答案即可。

  這很合理。

  糜竺家的工匠,很快就學會了如何臨時加裝舭龍骨,還儘量有樣學樣,把舭龍骨的流線造型細節要求弄清楚。記住網址

  力爭削出來的舭龍骨儘量不增加航行阻力,至於導致船隻操控性下降、轉舵變慢,這是沒辦法的。增加水下橫搖阻力,肯定會抑制轉舵。

  除了舭龍骨之外,糜家工匠又順帶學了一項原本漢朝還沒有的“打麻浸泡桐油”的強化防滲漏技術——

  這玩意兒也是諸葛瑾前世抖音上隨便刷到的,有些博主賣弄“傳統手工造船工藝”,當時諸葛瑾也就隨便看一樂,沒想到穿越後還用上了,就教給了弟弟。

  具體做法,無非就是把亞麻\/胡麻纖維之類的材料,用鑿子楔入船體木板和木板之間的縫隙,而且麻纖維要用桐油浸泡。這樣等桐油乾燥後,木板接縫的防水效果就能提升一個數量級。

  原本漢朝的船,是很難做到絕對防滲漏的,如果出海,經常會發現底艙內壁、船底很溼,甚至略有積水,要偶爾用木桶往外倒水,才不會越積越多。打麻加桐油之後,情況能緩解很多。

  雖說簡單一個桐油打麻,還達不到後世宋朝水密隔艙的技術,但也比糜竺原本用的好太多了,大約能提升到隋唐初期的防滲漏水平。

  一言以蔽之,諸葛亮用了三天時間,就讓海船的防滲漏性能進步了大約三百年,到隋末唐初。又讓船的抗橫搖測浪性能進步了八百年,達到了北宋水平。

  糜竺收穫了這些改良,頓時喜不自勝,這不僅僅可以為主公的大業服務,還能為糜家自己的海商事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