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92章 山越上鉤


                 諸葛瑾靠尋找自然界藍色山溪、水潭的辦法找銅礦,其實是有些冒險的。

  因為自然界絕大多數銅礦,品位還不夠富到能把旁邊水潭染藍的程度。但德興銅礦畢竟是後世佔全國產儲量15%的超級大富礦,而且礦石品位高。

  附近還有些溶洞地質結構,能夠讓山泉直接浸泡到裸露的礦石,千萬年來自然淫浸,才這麼明顯。

  別人要是隨隨便便模仿諸葛瑾這種找礦法,要想找出小型貧礦,或者礦石埋藏不夠淺表、浸泡不到天然水源,那多半是要無功而返的。

  即使現在這樣,諸葛瑾在最終做局的時候,也是動了不少手腳的。

  比如天然找到的銅礦浸潤潭水,硫酸銅濃度不夠高,沒法快速展示置換效果。

  那諸葛瑾就吩咐人偷偷砍柴,燒煮潭水浸出液至滾沸,把水分大量蒸發,最後才拿著濃縮液來演示。

  其中種種細節,不可一一贅述。

  總之他在山裡前前後後泡了十幾天,一天都沒閒著。每天見招拆招,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才實現了這一切效果,並非輕易得手。

  山越人最終中招、上當受騙,也就一點都不冤枉了,這是諸葛瑾辛勤付出應得的。

  ……

  這一系列操作,看起來波瀾不驚,實際上花了不少時間。

  龐統一開始整治鄱水、樂安河干流航道,做各種準備工作,就花了半個月。

  後續進山繼續二分法一條條篩選支流、最終找到產銅的那條支流,又花了半個月。

  初步勘探開採、各種實驗、搭建熔爐和選礦礦場、最終出銅……加起來又半個月。而且這還只是最初階段的試驗性出銅,要大規模開採挖礦冶煉,沒有一年半載的建設是不可能的。

  龐統從二月底三月初開始著手,第一批銅出產時已是四月中旬——對比一下廣陵郡那邊的時間線,這個時間點差不多是諸葛亮即將修好邗溝運河閘門的時刻。

  只能說,諸葛兄弟做事的效率差不多高,都是短短一個半月,就把一項造福一郡人民的百年千年大計,奠定好了基礎。

  四月十二日,正式出銅後不久,一群原本被僱傭的山越嚮導、苦力,就回到了各自部落。

  隨後,餘汗縣樂安鎮當地的山越部族,就掀起了劇烈反響。

  如前所述,東漢的鄱陽縣、餘汗縣面積都很廣大,東西蔓延三百里以上。

  而這個樂安鎮,便在後世的德興縣附近,屬於餘汗,但一個鎮便能覆蓋一百多里的山區,且能控扼樂安河航道,擁有逃匿漢人加山越人數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