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99章 孫策的五層應對博弈


                 建安二年,六月十九,也是關羽攻破蕪湖後第三天。

  秣陵,原揚州牧府衙。

  一個身高八尺、劍眉朗目的二十三歲年輕人,身著玄甲,手按寶劍,神情凝重,還帶著一臉風霜疲憊之色。

  他正是如今的丹陽和吳郡之主孫策,還剛剛拿下了一半的會稽郡,與嚴白虎激戰正酣。

  但關羽會合太史慈、一舉偷襲攻破蕪湖的消息,讓他不得不放下與嚴白虎的爭鬥,親自飛速狂奔回老巢秣陵,集結群臣議論對策。

  他親自率領的六百騎兵,以及數千侍奉孫家兩代的嫡系老兵,也跟著一起強行軍回到了秣陵。還有上萬人的後軍,此刻還在半路上,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往回趕。

  集議開始後,大家對於“先立刻跟袁術劃清界限,洗清附逆嫌疑”這一點,倒是認識非常統一,沒什麼可說的。

  要是再拖下去,鬼知道劉備或諸葛家會如何利用這一點、繼續大做文章。

  但是在洗清附逆嫌疑後,具體該如何向朝廷開價、以及如何對待劉備和諸葛家、如何對待王朗等問題上,主要幕僚和武將還存在分歧。

  所以,正式向許都派出使者之前,孫策必須把這幾個態度問題掰扯清楚。

  如今的孫策,麾下主要有四大謀士張昭、張紘、陳端、秦松。

  以及幾個太守級別、可以獨當一面的故舊重臣。包括丹陽太守徐琨、吳郡太守朱治、名義上的廣陵太守吳景。

  這幾個太守要麼是孫策的親戚長輩,要麼就是孫堅留下來的重臣。比如徐琨是他表哥,吳景是他舅舅,朱治則是當年孫堅麾下的別部司馬。

  這其中,徐琨、朱治有自己的實際統治轄區,而吳景如今只剩一個虛名。他的廣陵太守當初是袁術表的,後來地盤被劉備奪回。

  歷史上孫策在正式跟袁術決裂後,也就沒必要讓舅舅再掛袁術表的虛職,便把吳景挪回秣陵,接替徐琨為丹陽太守,而讓徐琨去當中郎將領兵征戰。

  不過眼下他不還沒跟袁術決裂麼,所以這一切尚未發生,孫策還保留著對袁術最後一絲明面上的“尊重”。

  此時此刻,孫策大致徵詢了一圈方面重臣和謀士幕僚的意見。

  徐琨因為是直接利益受損最嚴重的一方,畢竟被奪取的蕪湖是他的轄區,而且徐琨在三大重臣中也最為年輕氣盛,所以他堅決建議此番遣使去許都,不僅要向朝廷討個名分,還應該向朝廷添油加醋、揭發劉備和諸葛玄的野心,往那兩家身上潑髒水。

  一旁的謀士張昭、秦松都暗示說:劉備諸葛玄的舉動,能拿出朝廷的旨意作為背書,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