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08章 威震淮南

  袁術被天下圍攻,未來數年,其治下百姓必然大量流失。如果北線和曹操持續激戰,南線卻因為我們能穩守江淮水上防線、導致雙方想打也打不起來,那你覺得袁術的百姓是傾向於往北逃還是往南逃?

  諸葛瑾一番鞭辟入裡的潑冷水,終於讓所有屬下都統一了思想。

  諸葛家佔據豫章時、問劉備借的四千三百士兵,諸葛亮上次已經連本帶利還回去五千人了,所以現在雙方軍隊賬目是兩清的。

  甘寧也知道這些話有理,只是還有點不甘心,總覺得“如今的廬江空虛程度正處於新史低,錯過實在可惜”。

  甘寧和關羽這才心服口服,三將內心也差不多把各自後續的防區想明白了:

  不過三點提問中的另外兩點,倒是可以回答。

  諸葛瑾這番話,原先只是通過二弟諸葛亮之口、跟劉備說過。

  關羽這次回去,理論上最多帶個幾百近千人的親衛,不可能多帶兵。諸葛瑾肯允許他“你抓獲的俘虜,你自己臨陣磨槍整頓一下紀律,確保不會半路逃跑,然後就可以帶走”,已經是非常友好了。

  我們以一百三十萬人口、四萬之兵,對抗近五百萬人口、十幾二十萬兵馬,如何能說敵人已經空虛疲敝?

  或許袁術能湊夠船隻,渡江或順淮東進,但他的軍隊只要頓兵于堅城之下,他就必然需要長期轉運軍糧。陸運的成本是水運的至少二十倍,所以他必須水運糧食。

  諸葛瑾始終保持平靜的微笑,對於三將的讚美只是微微頷首應答。等大家全說完了,他才雲淡風輕謙虛幾句:

  我們能得其人口,便是一個巨大的收穫,哪怕沒有擴張土地,也能增強實力於無形——如今亂世,天下戶口已比中平年間將近減半,而南方原本就開發不足,地廣人稀。所以關鍵是得人口,而非得土地。有了人口,南方可以開發的潛力太大了。

  三將連稱諸葛瑾太謙,一番互相標榜後,甘寧最心急,率先問起今後打算:“中郎,我軍是否要趁勢追擊、反擊廬江呢?畢竟劉勳敗得如此之慘,廬江可是前所未有的空虛。”

  剩下的仔細操練,可以回到廣陵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