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19章 演一場州郡爭功

  而關羽參加丹陽的陸戰,那就敏感得多了,容易加深曹操對於劉備此前和諸葛家合作深度的印象。

  大哥肯定還是不放心我,別說二哥屢立大功,此番朝廷肯定要封個將軍號。

  劉備不由笑了:“上次也是,不過上次憲和是完全隱在暗處的,當時可是讓長緒裝聾作啞,繼續以正禮兄名義上的表。”

  刺史雖然不如州牧,但在如此亂世,那些沒有設州牧的州里,刺史能不能統領全州事務,就看下面的太守們是否擁戴了。

  至於廣陵郡這邊對抗紀靈、攻下盱眙等項,使君自然比我更清楚。”

  聽說馬上要打廬江了?那就不用靠水戰了,陸戰俺老張行的!再當都尉當下去,俺這臉沒地方擱啊!”

  眾人閒談之際,也已經騎馬回到了城內的刺史府邸。劉備少不了又大擺宴席,給諸葛瑾接風。

  劉備立刻重新調整好表情,一邊說著敘舊的話,一邊拉著諸葛瑾上馬並轡而行。

  “不如把丹陽郡南部六縣和蕪湖縣的軍功,也就是滅祖郎之功,都算在子義和阿亮的頭上。如此,也可以略去雲長在丹陽鏖戰的履歷,這些戰事發生在深山之中,對手也是山越,不會與曹操通訊息,曹操也不會知道。

  劉備聽了諸葛瑾的稱呼,先是一愣,內心有些失落。他記得諸葛瑾去年是喊他“將軍”或者“玄德公”的,現在卻改口喊“使君”了。

  諸葛瑾看劉備那麼重視他的意見,他也就當仁不讓了。人還沒回府,半路上就分配起來:

  所以,諸葛瑾稱他使君,已經是代表了揚州的豫章、丹陽二郡,對揚州刺史的態度。

  劉備聽得很仔細,一邊聽一邊在心中覆盤。確實,如果把長江水戰的功勞全算在關羽頭上,奏表會好看很多。劉備自己在長江邊就有廣陵、海陵兩座港口,雖然跟袁術的水軍主力駐地相距還有點遠,可是你要說逆流而上四百里去打一場水戰,也還是說得通的。

  愚以為,不如進行一些軍功上的置換,確保諸將都不明顯吃虧即可,就算略有不平,以後也可以補回來。”

  劉備終於拍板:“好,那便如此寫奏表了,寫完之後,還是讓長緒為正使,憲和副之,送去許都,子瑜以為這人選可妥當麼?”

  劉備聞言,看了一眼隨行保護諸葛瑾的太史慈,說了幾句戲謔應景之言。太史慈原本還有些尷尬,立刻被劉備化解了。

  當時州、府兩級多有齟齬,每有地方公案,青州焦刺史之表,每每推過於東萊郡,而東萊府君又需推過於焦刺史。朝廷尚書檯,每以先入為主,同一事不再受理,故而州郡之表先到者得利。

  這一點,說實話他諸葛瑾自己都沒想到,而諸葛亮則是因為不懂官場老油條那些彎彎繞,太年少,也還不知道。

  另一方面,曹操當時估計也想看袁術和劉備繼續打下去,越慘烈越好,戰爭沒結束,曹操不想主動“中途結算”。

  因為北線盱眙的戰事已經停歇,所以盱眙和淮陰分別有田豫、陳到防守。關張趙全部臨時趕回廣陵,一起見見諸葛瑾。

  不過劉備反應也快,他立刻意識到,諸葛瑾這個改口,是在強調他對於揚州事務的管理權限。

  劉備這番話,本意是緩解太史慈尷尬,同時又讓太史慈感受到“我的經歷教訓居然能幫到大家”,給太史慈以潛移默化的成就感。

  不過太史慈應該不會久留,最多陪著大夥兒飲宴團建一番,就要重新帶著兵回去防守蕪湖的。有太史慈在,孫策就不敢亂打主意。

  諸葛瑾:“自然是妥當的,我記得阿亮說過,上次也是他們二位去的許都吧。”

  酒桌上,張飛自然是敬酒最積極的,他十月沒見,感恩之心頗為熾烈,一邊連連說“先生自便,我全灌了”,一邊拉著諸葛瑾懇求:

  諸葛瑾安撫好張飛,轉向劉備說道:“使君,此番來的路上,我倒也確實想到了一些對袁術趁火打劫的小功勞,而且可以不用過分刺激袁術,讓袁術乖乖認栽。益德既然如此急切,就讓他熱熱身吧。”

  劉備軍和諸葛家,自從六月份袁術稱帝以來,新取得的那些功績,都還不曾被朝廷表彰過。一方面當時功勞還不大,有些功勞是近日才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