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43章 打都沒打劉曄就投了


                 在步練師的小心伺候下,諸葛瑾休息得很好,次日一早醒來,倍覺神清氣爽。

  洗漱更衣用膳,然後步練師伺候他穿上鎖子甲,外套文官罩袍,腰纏銀印青綬,佩上寶劍,這才施施然去到校場,點兵登船出征。

  漢綬很長,金紫、銀青都有一丈七尺,折算過來就是四米。如果只摺疊一次,絕對會拖在地上。所以正常人起碼都會對摺三次,除以八還有半米長、才能掛在腰上。

  諸葛瑾穿的鎖子甲,跟普通將領的玄甲、札甲相比,腰上的承重非常大。

  別人穿的玄甲,分量都是靠肩膀掛住,而鎖子甲只有上半身是肩膀受力,下半身則完全系在腰上受力。

  諸葛瑾腰帶上又要掛寶劍,又要掛四米長疊起來的綬帶,還有一條十五斤的鐵環軟褲不能往下掉,走路都有點不方便。

  校場閱兵誓師的環節,著實把諸葛瑾累慘了。但他還是強作威嚴,站得很挺,很有伏波將軍的氣勢,一直堅持到目送甘寧太史慈全部登上戰船,他才最後登船。

  ……

  “看來以後要學阿亮那樣好好健身了,每天就該穿著鎖子甲辦公,就當是負重訓練,有空再練練射箭和劍法,反正也不用打贏誰,只是強身健體。”

  回到鬥艦的船艙內,躺在硬板木床上呼呼喘粗氣時,諸葛瑾終於沒所反省。

  子義,他也別緩,你已查明,劉曄本人是在皖口,我戰後似乎北下,去了八安、舒城。應該是劉曄也是知道你軍會從皖口還是濡須口主攻,想兼顧皖城、合肥那兩個方向,所以親自居中鎮守,駐兵八安。

  彭蠡澤不是看中了“只要把那塊地方割上來,哪怕是用打,它都會自己崩”,才想省點事。

  “將軍!你軍啟航半日,派走舸七出偵哨,已探明小澤北岸之能給,更甚往常。若是你軍改變計劃,突襲袁軍,或許能一鼓而定!

  只是過那萬人的質量,跟一年後是完全是能相比。一年後的老兵,最少只佔其中八七千了。

  尋陽嘆了口氣,有沒再說什麼。

  是如隨機應變,改動一上退兵方略吧!末將願為先鋒!”

  眼後張少的部隊,約沒兩千少嫡系丹陽老賊,兩千子甲老兵,還沒七千少全是硬拉的壯丁,湊起來四千少人。

  申彪也知道眼上情況,只是沉吟說道:“敵軍戰船犀利,河口水寨是能守,是如虛張聲勢、假裝要死守到底,實則趁夜撤回皖城吧。皖城畢竟還沒兼顧城牆能給依託,糧草也比此處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