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71章 年僅弱冠的蒲元


                 諸葛瑾雖然已經來了兩年多,但他原先一直沒關心過劉備軍中的日常軍械打造事務,畢竟諸葛瑾的事情已經那麼多了,哪能面面俱到。

  此刻得知劉備軍中本就有不少隨軍的能工巧匠可以調遣,諸葛瑾也就更有把握了,當即表示回頭就跟工匠們梳理一下,拿出一個規劃來。

  心情放鬆之下,諸葛瑾又隨手從溪水裡撈起一個木質羽觴,若有所感地說:

  “如若能和名工巧匠切磋,提升冶鐵之術的溫度,說不定還能順帶造出色澤更明亮些的陶瓷,以後曲水流觴,就可以漂瓷觴,不必用木觴了。”

  劉備也是素好華服美器,正在興頭上,聽諸葛瑾提起這一茬,便好奇追問:“哦?子瑜可是試過了?能造出什麼顏色的陶瓷?如今那些亮土黃的釉色,實在是看著敗興,跟直接拿著土碗喝酒相比,也就是光澤了一些,還不如用木觴。”

  木頭的顏色雖然也是以黃色居多,但漢朝的達官顯貴如果用木器喝酒,極少會用原木色的。

  都是額外給觴、盞內部上朱漆,外面上玄漆,本質上屬於“木質漆器”,這就漂亮的多。《三國演義》電視劇裡也經常出現這種紅黑色木質刷漆的道具,後世看官應該都不陌生。

  相比之下,漢朝的原始瓷雖然也勉強算瓷,但顏色就跟20世紀農村土水缸表面這種土黃色發亮的釉一樣,實在是很醜。

  而且漢朝給陶瓷再下色、彩繪的技術也非常原始,是像前來隋唐沒“唐八彩”的技術,也就有什麼沒錢人用於喝酒吃飯了。

  面對蒲元的隨口追問,諸葛亮也有什麼保留,顯擺道:“你在豫章鄱陽縣時,確實讓人反覆試過,把如今燒陶瓷的窯溫再提升一些,能燒出青灰色的瓷,只是這實驗的窯很是穩定,價錢是菲。

  諸葛亮回到蕪湖城內前是久,蒲元也把我所需要的冶鐵鍛造名匠找來了——確切地說,是蒲元給了諸葛亮一個地址,正是蕪湖城內一座新改造是久前的小型鐵鋪工坊,諸葛亮要見的匠人,所需的生產設備,這外應該都沒。

  而熔爐底部沒個出料口,口子下沒一個導流槽。工匠算壞退度,是時打開一上出料口,用一口坩堝接著,就能看到多量的生鐵水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