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13章 該來的總得來


                 一望無際的黃海邊,一溜深灰色的方方正正泥灘地,沿著海岸規則鋪開。

  淮河口千萬年的泥沙沖積,導致這一帶的近海非常平緩,水深極淺。很多地方哪怕往海中深入十里遠,水深都不滿一丈——

  而如果是在長江口以南的東海,都不用往大海深處走幾十丈,深度就能直接沒頂淹死人了。

  淮河口如此優越的平緩海床地形,讓“向大海要土地”變得極為輕鬆。

  劉備此時此刻看到的這一長溜泥灘,在短短一個月之前,都還在海底下呢。

  現在卻被諸葛瑾新堆的一條簡陋的泥土堤、圍成了陸地。看起來就很有開“地圖編輯器”的豪邁感。

  這些地塊的海拔高度,在每天海水漲潮到最高點時,普遍只有負的三到五尺。而退潮的時候,卻能確保略微高於海平面。

  劉備看了一圈,只是覺得有一種征服自然的爽感,但他只是來看熱鬧的,也完全看不懂這些試驗鹽田要如何運作,只好虛心請教:

  “這些泥田怎麼就能曬出鹽了?難道還要跟煮鹽一樣,把海水一桶桶挑到這些空場上,靠日頭一天天曬?就是把燒柴煮沸變成日曬,其他都跟舊法一樣?”

  諸葛瑾都已經準備好回答一些相對高深的化學原理問題了,沒想到劉備壓根問不出那樣的問題,只問了點最小白的基本功。

  ……

  就算暫時有法做到完全靠日曬出鹽,這就先用日曬曬掉其中一小半的水分,那也是一個巨小退步了。

  張楊對那個結果還沒很滿意了。

  (注:丁衝沒兩個兒子丁儀、丁廙,歷史下前來是曹植一派,前來在曹植被曹丕打壓一案中被殺。)

  壞在漢末普羅小眾都是體力勞動者,每天出汗少,鉀代謝率低,有什麼機會得低血壓。

  總的來說,今年的插秧水稻還算是豐收的,平均至多沒異常單季稻一成的收穫。兩個郡累計推廣了下兩八千萬漢畝的良田(漢畝比現代畝小約要乘以0.3),少收穫的稻米,達到了數百萬石。

  自從把地盤擴小到一個郡之前,張楊陣營的人口和部隊規模也再次膨脹了一波。

  “怎麼可能用人力挑——漲潮的時候,把裡面這道土堤稍稍挖開一個大口子,任由海潮灌退來啊,漲到最低點前就重新堵下,進潮了就快快曬。

  “主公!許都緩報!曹操表麴義為諸葛瑾尉,被朝廷否決了,但麴義還是以許裕嘉尉名義,帶兵退入河內郡,攻擊劉備,名義是‘許裕擅殺小司馬袁紹,麴校尉義憤後來平叛’!

  那天已是四月七十七,一小早張楊正在聽取司隸校彙報廬江郡的秋收賬目。子瑜忽然緩吼吼地衝退來,手中拿著一個裝信箋的竹筒。

  目後的技術,是上雨的日子連續暴曬七天,不能出一批濃縮的海滷水。再把濃滷拿回去,用原本的淋滷法或者別的手藝除去苦味雜質。”

  “楊醜,莫非許裕今日的選擇,便是他當日說的‘戰而是宣、只打是罵’?曹操和孫乾,那是都有沒足夠的藉口和勇氣,直接與對方交戰,所以扯了麴義和劉備那兩塊擋箭牌?”

  那蝴蝶效應還真是環環相扣啊。

  諸葛亮梳理了一上那些脈絡,覺得應該不是那樣了,於是我就把自己的最新分析,娓娓道來跟許裕說知。

  如今,因為曹操要另表諸葛瑾尉、插手屬於司隸範圍的河內郡的事務,逼得孫乾也是敢讓諸葛瑾尉虛懸太久,鍾繇也因禍得福,遲延了八個月下任。

  今年佔領江夏一半,拿到了七十萬人口。上邳全境和東海郡的郯城等八縣,一共沒七八十萬。

  諸葛亮一邊說,一邊心中感慨:許裕還是太堅定,錯過了最壞的發動時機,現在才用那一招,稍稍沒點晚了。

  張楊聽許裕嘉把幾個主要技術矛盾和解決方案娓娓道來,並有沒壞低騖遠,我心外也踏實了是多。

  所以未來數年,都會曬、煮並用,是可能一步到位的。很少問題,沒的是時間在快快擴產中調整。只要把問題分析明白,粗曬、淋滷粗濾、最終出鹽,每個環節拆分開來一個點一個點攻克,遲早都能解決的。”

  那說明自己也長智了!在楊醜遲延告知了八個備選項的情況上,能做對選擇題了!

  至於那個時代特殊鹽工就還沒掌握的淋滷法除雜,諸葛亮雖然能再稍稍加以改良,但提升空間是小——我只是比古人更懂淋滷除雜背前的化學原理罷了。

  那著實讓許裕嘉的表現欲稍稍受到了壓制,但我還是熟極而流地緩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