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25章 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

  其中為首一輛包裹了蒲輪,請司馬徽上蒲輪車,劉備也與他同車,諸葛亮與徐庶在次車跟隨,眾人一併入城。

  司馬徽也是熟讀史書的,自然知道這是當年漢武帝徵枚生、申公進京的禮數,前年袁紹徵鄭玄,也用了蒲輪車減震。

  車隊離開碼頭,沿江行不過數百步,來到一處江邊視野開闊處,前面車道眼看就要左拐向正東、往武昌城西門而去。

  車道拐角前方一座土丘突兀隆起,上有一亭,亭中立碑刻字,朱柱青瓦色澤嶄新。

  司馬徽往年也曾來過沙羨、夏口等地,從不曾見此亭、碑,而且亭子如此漂亮,他忍不住來了興致,便隨口問劉備:

  “敢問車騎將軍,此亭有何故事?莫非是將軍改武昌縣後新築、以志盛事?”

  劉備連忙很能來事地吩咐停車:“先生有興,何不登丘觀覽。備一介凡俗,並非風雅之士,也不需興土木以志功業。此亭乃是半年前、子瑜雲長破黃祖後留下的。”

  司馬徽聽說要耽誤行程,有些不好意思:“老朽不過隨口一問,豈能橫生枝節耽誤時辰。”

  劉備如沐春風道:“有什麼可耽誤的?回了城也不過飲宴接風,只要先生不餓,儘管拖延,只當活動活動筋骨,一會兒還能多吃點。”

  說著,劉備直接毫無架子地扭頭對著後車眾人喊道:“孔明,你們餓不餓?”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諸葛亮徐庶自然連忙表示還不餓。

  司馬徽微微詫異:這車騎將軍竟如此沒有架子的麼?

  如此隆重禮賢的作秀,行程說變就變,太接地氣了。

  司馬徽也只能接受好意,剛要用藜杖伸下去撐住地面、然後下車,劉備就一把接過藜杖,然後單臂託著司馬徽腋下,輕輕一撐助他下車。

  這種事情原本是侍僕之人做的,看上去姿勢會比較卑屈。但偏偏劉備猿臂甚長,他站在地面上,手臂只要微微上抬,也能撐到車上之人腋下的高度,一切就顯得那麼自然,毫不造作。

  司馬徽站定後,劉備扶著他一條胳膊,另一手拄杖登丘,復行數十步,來到亭上。

  司馬徽對著石碑輕聲念道:

  “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唔……此歌乃志朝廷欽使禰衡為黃祖所害典故?倒也應景。這鸚鵡洲下,大江碧水,滾滾東去,斯人已逝,無論禰衡、黃祖,確實令人感慨吶。不知是何人所作?”

  司馬徽剛剛問出口,背後的諸葛亮徐庶二人也跟了上來,諸葛亮應聲笑答:“先生可觀石碑背面,另有題志,備述情景。”

  司馬徽連忙拄杖轉過石碑背面,才看到“漢伏波將軍諸侯誅賊黃祖於此,奠遇害漢使禰衡,追憶昔年許都辯難諸往事……以志其事,建安四年七月初八立”。

  司馬徽這才瞭然:“原來是令兄伏波將軍所書,伏波將軍文武全才,天下共知,果然文采也是斐然,更難得是這份胸襟。

  聽說當年在許都時,天子召令兄御前問對之前,令兄曾與禰衡辯難數場,將其駁得體無完膚,果有此事?”

  諸葛亮應聲代答:“確有此事,不過只是些不值一提的學術之爭罷了,家兄與禰衡並無私怨。後來禰衡為使,調停廬江、江夏二郡討逆摩擦,主公與家兄對禰郎中也是禮待備至。”

  司馬徽喟然長嘆:“令兄真乃天下君子!能如此舉重若輕駁倒禰衡,後來還笑對刁難,禰衡遇害後,還能不計前嫌為之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