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37章 春天來了,陳登病重了,孫策蠢蠢欲動了


                 面對諸葛瑾描繪的大餅,華佗當然選擇了全盤接受。

  偶爾一兩個病例治得慢一點,對華佗的名聲影響終究有限。但如果能在自己的畢生醫學著作上,再添磚加瓦一大塊內容,那可是彪炳史冊的。

  孰輕孰重,華佗心裡很清楚。

  於是,第二天廣陵太守府就對外宣稱:陳府君病重,需要長期臥床調治。

  為了方便看診,陳登在太守府所在的這條街上,就近送了華佗一座大宅院。宅院有好幾進深,後面作為住處,前面幾進可以改為藥堂、診所。

  這樣陳登不需要他看病時,華佗也能抽時間給別人看看。至於診所和藥堂裡除了藥材以外的其他器用開支,當然也都有神秘金主幫著包辦了。

  華佗這人也不算很愛錢,但別人投其所好他還是會收的。尤其諸葛瑾送他的東西,很多華佗確實喜歡:

  診室的裝修一看就很潔淨,牆壁全部刷了細膩的石灰漿。器用布幔也都很潔淨,包紮用的亞麻纖維紗布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甚至還有優質灌鋼和最新淬火工藝打造的全套新式手術刀、各種青瓷的消毒器皿。

  哪怕華佗是個非常淡泊名利的人,他也不可能拒絕這種能讓他的工作事半功倍的好東西。

  不過別看這診所搞得大張旗鼓,實際上後來只有華佗的一個徒弟每天輪班看診,遇到非常疑難雜症的,才請教師傅出手。

  剩下的一個徒弟,以及華佗本人,都忙著研讀《麴櫱論》,並且觀摩那些發酵微生物實驗呢。

  諸葛亮的《麴櫱論》一共有兩萬多字,華佗把字句讀一遍、初步理解,也能花上至少十天半個月。再結合實驗觀摩,一兩個月能基本看懂就不錯了。

  而這一兩個月裡,諸葛瑾也在吩咐豫章來的燒瓷窯工匠們,另外搭建一座燒有色玻璃的窯口,再試驗一下添加配方。等華佗把前面的東西研究完了,這兒正好接上那些要用到玻璃燒瓶的後續實驗。

  如果出現意外延宕的話,那就拖著唄,到時候華佗已經投入了那麼多沉沒成本了,也不會輕易放棄的。拖到衣帶詔爆發、孫策響應曹操,綽綽有餘了。

  而外人並不知道這段時間華佗在忙什麼,看他久住廣陵、每天親自出診的時間不多,還當陳登真是過於病重,片刻離不得他。

  不出十日,陳登病重的消息在廣陵就完全談不上秘密了,還傳到了長江對岸,連孫策周瑜都知道了。

  孫策周瑜一開始還擔心有詐,又派出細作過江探查,反覆確認無誤,這才放心。

  而且孫策和周瑜還發現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因為陳登病重,似乎廣陵郡這邊的劉備軍水軍出動巡江的頻次也減少了,一切都進入了按兵不動的狀態。

  相比之下,倒是同在長江南岸的丹陽郡蕪湖縣一帶,關羽的水軍最近戒備越來越森嚴,各種虛張聲勢在長江上往來巡邏刷存在感。

  這一切看在周瑜眼中,雖然暫時還無法理解,但也給了周瑜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

  花了幾天時間,把華佗一行搞定,也把修燒玻璃窯、安排“巴斯德細菌實驗”的事兒安排下去後。

  諸葛瑾也終於可以回到自己原本的工作節奏上來,繼續自己在廣陵的視察之行。

  這天轉眼已是二月初二,龍抬頭。差不多是萬物復甦、春耕即將開始的日子。

  諸葛瑾就調整了工作順序,先花了七八天,親自視察了廣陵郡境內、去年冬天的圩田改造、射陽澤疏浚工作成果。順便還親自督辦春耕勸農工作,讓各縣尤其注意新來流民的春耕。

  廣陵郡前年還只有四十幾萬人口,但去年滅袁術的時候,就流入了十幾萬淮河上游來的流民。

  後來曹操滅呂布時,又從彭城、琅琊兩郡,還有東海郡位於沂水以西的五縣,流出了二十多萬人口,其中下邳和東海承接了一半多,但廣陵也承擔了近十萬。

  所以現在的廣陵郡,人口已經膨脹到了接近七十萬,足足比兩年前多了五成!

  人口的劇增,對耕地的需求自然巨大,廣陵郡地處後世的蘇北平原,適合耕種的平地肯定是不缺的,關鍵還是水患沼澤太多。所以哪怕年年利用冬季農閒、組織以工代賑修圩田、疏浚灌溉設施,還是跟不上人口的流入。

  諸葛瑾估計這種讓百姓全年高強度勞動、不得休息的日子,還得再持續數年。尤其是去年開始,廣陵和東海兩郡還要在沿海地區建設鹽田和風車群,以增加海鹽產能和磨面。

  不過考慮到劉備治下目前稅賦比例並不算高,而且漁、鹽業也非常發達,百姓雖然辛苦,但至少能吃飽肚子,多幹點活也就可以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