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41章 諸侯見面第一問:你奉的哪個詔?


                 高順見劉備態度持重,沒敢立刻扛旗奉詔討賊,倒也不以為異,畢竟劉備只是聽了他帶來的一面之辭。

  袁紹位高權重,又跟曹操有矛盾,讓袁紹首先扛旗投石問路,是應該的。

  把話說開之後,劉備就帶著高順回西陵縣城,讓人好生款待、歇息了兩三日。

  等高順帶來的隨行人員傷勢都得到包紮、處理後,行動無礙了,再坐船渡江,去武昌縣常住。

  董承的遺孤,呂布的妻女,自然也都挪到武昌縣居住。忙完這一切,在武昌城內安頓好時,時間已進入了二月下旬。

  當然,這四五天裡,諸葛亮也沒閒著。他在高順來投後的第二天,就請示過劉備、把最新彙總好的情況都記錄下來,作書一封,順江而下送去蕪湖給諸葛瑾。

  信中還補充了一些細節,比如說強調“此前孫卲去許都給董承送禮時,送的那兩件鐵絲環鎖子甲,最終在董承、呂布殉國後被曹賊扒屍繳獲了”。

  信的最後,請諸葛瑾通過徐州東海郡-琅琊郡之間的沿海聯絡通道,儘快把消息送給袁譚,再讓袁譚快馬加鞭送給袁紹——這也是沒辦法的,劉備和袁紹的轄區,大部分被曹操隔開了,只有最東邊沿海那一小撮接壤,所以肯定得繞個大圈子。

  諸葛亮的密信,是二月十七送出的,白日快馬奔馳,夜裡坐船順江而下,晝夜接力,不過四天就到了蕪湖。

  諸葛瑾也不敢怠慢,一邊秣馬厲兵,一邊另行作書附於其後,也是車船並用,兩天到淮陰,隨後派人日行數百里跑馬穿過徐州來到琅琊。

  二月二十五,消息就到了袁譚手上,袁譚再六百里加急,三天後就把他所知的“衣帶詔”內幕,原原本本送到了鄴城。

  ……

  二月二十八,鄴城,大將軍府。

  這天一大早,袁紹正在幕府中廣招謀士商議:如何利用許都兵變的藉口,跟曹操全面開戰。

  他是五天前得知許都發生兵變,董承、呂布事敗被殺的消息,隨後就讓人再探,目前還沒有更新的情報。

  所以袁紹只是知道了這個事實,但尚未探明董承、呂布行為的具體動機、如何定性。

  以袁紹的優柔寡斷,自然要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田豐、沮授、郭圖、審配、許攸、逢紀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田豐是眾人當中,最喜歡馬後炮挑刺、也最先被袁紹嫌棄的。

  原因無他,只因田豐是袁紹諸謀士中、最重視實際利益,對實際利益的眼光也確實是最敏感的。

  早在幾個月之前,田豐就勸袁紹不要擔心臉面和名分的問題,就該趁著打河內楊醜的時候,一鼓作氣莽過去!不要給曹操喘息之機來拉攏其他諸侯!

  丟點大義名分有什麼關係?只要速戰速決殺了曹操,歷史就是勝利者書寫的,沒人會再追究當初開戰的藉口是否充分!到時候再慢慢粉飾不好麼?

  可惜袁紹要臉,連沮授這些老成持重的重臣也要臉,所以田豐的建議當初就被孤立、棄用了。

  後來停戰達成後一個多月、也就是去年臘月裡的時候,袁紹派去勸誘張繡的使者、被賈詡趕回來了。賈詡這廝居然勸張繡投曹,張繡還真投了、曹操也接受並禮遇了張繡。

  這個消息剛傳回鄴城,田豐就開始長吁短嘆,在好幾個場合表示:

  “要不是主公優柔寡斷,愛面子給曹賊喘息之機,曹操哪裡可能拉攏得了張繡?白白多等幾個月,我軍完全沒得到額外的加強,敵軍卻在不斷聚攏外援!到時候還得在戰場上多打一個張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