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44章 孫策:先北伐陳登,再西征關羽


                 以周瑜的智商,在聽完華歆的初步陳述後,也只是質疑了“曹操怎麼可能有膽量和實力,不顧袁紹的威脅而先攻劉備”。

  但周瑜從頭到尾,都沒想到過去質疑曹操打劉備的合法性問題,劉備是否有跟董承、呂布勾結反對曹操。

  連周瑜都沒想到的,以孫策的智商,就更不可能去質疑了。

  而張昭、張紘這些政治嗅覺敏感的文臣,最多就只是揣測“劉備和董承應該是看不慣曹操、想除掉他,然後自己奉天子。至於謀反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他們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不是周瑜或二張的智謀不足,只是他們獲取的情報不夠充分——

  江東地區如今的信息閉塞程度,是非常嚴重的。在整個華夏大地上,或許只有益州和交州能與之相提並論。

  今天不過才三月初二,距離董承、呂布之死,也就剛剛過去一個月零幾天。

  孫策周瑜能接觸到的信息,都是諸葛瑾故意初篩後漏過江的。

  華歆能來,也要感謝諸葛瑾暗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孫策和周瑜也就當然不知道“衣帶詔”的存在,不知道董承自稱受了天子密詔。

  在他們看來,奉許都朝廷的旨意是天經地義的,最多就是“名為天子之意,實為曹操之意”,看破不說破罷了。

  ……

  也多虧了周瑜得到的信息不足、問出的問題不夠犀利,所以華歆暫時還可以應對。

  只聽華歆不疾不徐地分析說服道:“公瑾有此疑慮,也不足為怪。但曹公確實有這份果決,先對劉備用兵。

  一來曹公已經知道劉備與董承勾結謀反,他就算不打劉備,將來真等他跟袁紹開戰了,劉備也會趁虛襲其後。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先與孫將軍合力、擊滅一個後顧之憂。

  而袁紹畢竟不是董承、呂布的同謀,目前的證據都沒有證明袁紹直接牽扯其中。以袁紹的優柔寡斷,就算想南下,或許還能猶豫觀望、哨探查證一兩個月,甚至兩三個月。

  曹公在這段時間裡,自信至少能拿回徐州的淮北之地。若是順利,還有可能拿下一部分淮南。而江南之地,就要靠孫將軍全取了。淮南之地,孫將軍能取到多少,就算多少。”

  華歆說出這番話時,語氣神態倒也誠懇。

  孫策始終姿態威嚴地看著他,也沒看出任何破綻。

  他想到華歆是自己兩年前派去許都為使的,雖然被曹操留了,但對方也是道德君子、仁厚長者,應該不至於回來騙故主。

  一旁的周瑜只是靜靜聽著,試圖從言辭中找出些蛛絲馬跡,同樣沒能發現明顯的疏漏。

  然而,這同樣不能怪周瑜——要怪,也只能怪曹操實在是太腹黑,因為他居然連華歆都騙了。

  華歆在離開許都之前,就是這樣被告知的。

  當時曹操親口對華歆說:“秘審董承餘黨後,朝廷得知劉備與董承早已秘密勾結,董承、呂布謀反時所穿的鐵絲環軟甲等犀利兵甲,就是劉備暗暗提供。

  此事事關重大,為防劉備覺察到自己的附逆行徑已被識破、提前狗急跳牆,暫時不能公開。需子魚聯絡孫將軍後,與朝廷王師南北並舉,夾擊劉備。屆時,才能將這一切真相公之於天下。”

  曹操很清楚,華歆是個貪慕顯耀之人。雖然不貪錢財、實權,但絕對貪圖名望、地位,給他清貴的高官職務,給他爵位,就有可能駕馭住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