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57章 破釜沉舟升級版


                 “將軍,孫策軍已經跳幫過來、佔領艙頂了!怎麼辦!他們居高臨下啊!”

  太史慈親自坐鎮的鬥艦上,越來越多的孫策軍士兵已經跳了過來。孫策軍的弓弩手還居高臨下直瞄射擊,把敢於在鬥艦艙頂露頭的太史慈部曲射殺,確保把艙頂徹底佔領穩固,然後逐層往下面的船艙進攻。

  “不要慌!守住艙口!長槍兵堵門!孫策沒那麼快殺進來的!”

  太史慈臉色堅毅,形勢已經如此危急,但他仍然不慌亂,內心還謹記著諸葛瑾戰前交代他的戰術,隨機應變著。

  麾下部曲被他的鎮定感召,也鼓起勇氣,端著長槍密集朝著幾處艙門攢刺,很快把試圖先登奪艙的孫策軍勇士捅死。

  孫策軍第一波攻門嘗試受挫、每處艙門口都戰死了幾個勇士後,氣勢也為之一窒,稍稍冷靜了些,改為往艙門裡丟火把的魚膏陶罐,艙門口立刻開始蔓延火勢,把堵門的太史慈部長槍兵逼退。

  “魚膏”這種燃料,在漢末的南方戰事中露臉機會還是不少的,雙方都不陌生。

  《三國志》原文上記載赤壁之戰的橋段裡,就有寫黃蓋詐降曹軍縱火時的具體技術操作,是“載燥荻枯柴積其中,灌以魚膏,赤幔覆之”。

  在動物油脂昂貴的古代,南方魚米之鄉要找火油,魚膏已經是相對最廉價的了。只不過這種魚膏和諸葛瑾用來做燈油照明的油脂,還不太一樣。

  燈油必須用鯨豚類哺乳動物的油,更加少煙、明亮,價格昂貴。

  而普通縱火的魚膏,用的是廉價雜魚的廢油,燒起來煙很多,火光也不是很亮,但這些缺點在放火時就成了優點,煙大也正好燻得敵人睜不開眼。

  隨著十幾個陶罐碎裂潑灑、被火把點燃,艙口的長槍兵紛紛退卻,咳嗽不已。

  因為火焰的關係,大部分進攻士兵也無法立刻殺入艙內,只有極個別悍不畏死的存在選擇了冒火衝入。

  守方長槍兵猝不及防,沒料到竟有人從火裡衝出來,瞬間被近身砍殺。

  但更多的長槍兵立刻調轉槍口,對著那幾團火人猛刺亂戳,將其亂槍捅爛如肉泥,雙方都是以命換命的打法。

  激戰之中,太史慈甚至親自手持斬馬劍殺了兩個江東兵,他揮了揮血跡,心中暗忖:這些敵人攻得如此迅猛,必是孫策身邊最嫡系的精銳了,要對付他們,唯有不擇手段殊死一搏了。

  原本他內心還有些猶豫,覺得不至於走到那一步,也擔心自己的手下對於如此冒險敢死的打法會有所牴觸。但孫策這麼不留活路、趕盡殺絕,也算是幫太史慈下了決心。

  太史慈深吸了一口氣,厲聲大喝:

  “孫賊已經用火攻了!咱也讓他們嚐嚐火攻的厲害,把隔艙裡的魚膏罐和燕尾炬都拿出來,打開舷窗給我全力砸樓船舷側!

  把底艙的膨潤土泥漿扛上來準備滅火!檢查一下自己的竹甲、隨時準備棄船!”

  太史慈有條不紊地下達了幾條命令,死戰中的士兵們也紛紛依令而行。

  原來,太史慈的這些鬥艦裡,同樣儲藏了為數不少的魚膏陶罐,這也是戰前諸葛瑾安排的後手之一,吩咐太史慈“如果誘敵的時候,被孫策的主力戰艦纏住、關羽和陸議又一時半會兒沒法救出他,就用這招破釜沉舟的辦法重創敵人”。

  當然,這種招數,正常情況下肯定是能不用就不用的,接舷戰時燒敵人很容易蔓延燒到自己,只是絕境中的一招後手。

  很快,數以百計裝滿魚膏的陶甕就被搬到了船舷的舷窗邊,然後士兵們就紛紛打開原本為了避箭而關緊的舷窗射口,直接把陶甕對著接舷的孫策軍樓船奮力擲去。

  陶甕紛紛碎裂,魚膏順著舷壁流淌而下,似乎有流進江水中的趨勢。但很快太史慈的士兵們就丟出尾部帶鐵鉤的燕尾炬,把流淌的魚膏全部點燃,形成了一大片稀薄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