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58章 孫策慘敗

  於是當時諸葛瑾就想到了後世高速海船都喜歡加球鼻艏,船頭水線以下部分加個圓球的頭能讓航行阻力更小。

  但諸葛瑾肯定不可能在漢朝搞球鼻艏,材料加工工藝也實現不了。最終的折衷方案,就是諸葛瑾吩咐鐵匠們給船頭底角加裝了一個重達千斤的鑄鐵斧刃狀物體。

  船隻航行的時候,半圓形的斧刃對著海浪,可以稍稍減輕破浪阻力,又能在垂直方向上接近球鼻艏的形狀。斧刃的具體形狀該造成什麼樣子,也不是諸葛瑾說了算的。

  而是讓人做了水池實驗,以實驗結果說話,最終選出破浪效果最好、最有利於航行的形狀。

  嚴格來說,斧頭的刃跟斧柄應該是垂直的,而這種船頭的鑄鐵圓刃跟船體龍骨是同軸的,所以更像是魯智深或沙僧禪杖上那個鏟刃。

  此時此刻,隨著關羽的主力艦隊開始直來直去玩搏命打法,船頭提升適航性的鑄鐵破浪鏟刃紛紛撞在江東軍的小船上,立刻在江東軍的船陣上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那些極近距離上堪堪躲過鏟刃撞擊的戰船,往往也躲不過關羽軍大船舷側那“烏鴉喙”一般的下砸釘板。

  帶著兩尺尖釘的搭板,在兩船交錯而過時,恰到好處地重重砸下,頓時能砸斷幾根甲板木板,讓兩船再也無法脫開,隨後就是關羽軍弓弩手居高臨下的密集攢射、丟燕尾炬和魚膏罐。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一旦火勢開始蔓延,關羽軍的水兵就按照戰前操練時教過的方法,抄起巨斧把搭板砍斷,以免敵船上的火焰蔓延回自己戰船上,然後全力划槳重新拉開距離。

  這樣的景象,在江陰段的長江灣江面上反覆重演著,只要有了三五次,就會有十幾次。

  再往後,被打怕了的江東軍艨艟隊就會一被釘板扎住就果斷舉白旗高呼投降,示範效應一旦立威成功,恐慌蔓延起來是非常迅速的。

  十幾艘,幾十艘,越來越多的江東軍殘敗艨艟開始潰散投降。

  關羽也終於在北翼孫策軍艦隊中殺出一條血路,把剩餘的殘敵也都分割包圍。

  血戰之中,孫策軍負責北翼艨艟、鬥艦隊的周泰,也再次身中數箭,重傷昏迷不得不退出戰鬥。讓人不得不感慨此將領的命是真的硬,每次血戰不利時都能中幾箭,但每次都射不死,殘血拖回去休養幾個月又活蹦亂跳了。

  把周泰部打崩後,關羽的主力終於殺入孫策的中軍,此時孫策的九條樓船,已經被燒沉四條了,還有三條也有多處火頭。

  只有最後兩條因為見機得快,在當初太史慈軍用極限一換一的縱火打法時,果斷砍斷了全部撓鉤纜繩,把兩船撐開保持距離,才免於被大火吞沒。

  太史慈那邊,十八艘鬥艦在一開始跟徐琨、黃蓋接戰時就沉了兩條、重創了兩條。後來又被孫策第一波撞翻沉了三艘,包括那兩艘原本就重創的。後來的放火互燒中,又折損了十條以上。

  關羽的艦隊衝入中軍船陣時,太史慈一方同樣只剩兩三艘鬥艦苦哈哈地還漂在水面上,還有五六個餘火未熄的殘骸火堆點綴其間。

  江灣的水面上,到處都是落水的士兵,還有數十艘救生的小艇,穿著竹筒甲的太史慈部曲還在掙扎求存,只要沒被江東軍盯上補刀或放箭的,基本上都能堅持游泳。

  看到這一幕,關羽的表情才鬆弛了些,他立刻分出小船準備撈人救援,同時自己帶著戰鬥力保存得較好的主力戰艦,繼續衝突孫策軍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