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60章 絞索逐漸套緊

  顯然所有的攻城器械,都是船運到江邊後,直接卸載拉到攻城戰場。其中雖然沒有葛公車這樣需要幾天時間慢慢組裝的大貨,但簡易的小型撞門衝車、飛梯數量管夠。

  關羽軍列開陣勢後,還派出太史慈親自到陣前喊話,讓一群罵陣手擴音。

  “丹徒百姓聽著!劉揚州奉朝廷之命討逆,已經殺回丹徒!你們當年跟著前任劉揚州正禮公、忠君報國,抵禦孫賊兩年,朝廷都記得你們的忠義!

  只要協助朝廷王師驅逐孫賊,劉揚州自會給丹徒縣加恩,三年之內,盡免本縣田賦丁稅徭役!以為吳會首義楷模!朝廷大軍數萬,今日便會圍城,切勿自誤!”

  太史慈連番喊話,城頭守軍竟已露出膽怯。畢竟丹徒的絕大部分部隊,都被孫策此前那場決戰帶走了。如今城內剩下的守軍,從人數來說,肯定連關羽一方攻城部隊的三四成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太史慈這番喊話,提醒了周瑜一點:丹徒縣是當年劉繇在丹陽最後苟延殘喘的據點,劉繇在這兒一直守到了建安二年,比秣陵和丹陽其他地區晚陷落了整整兩年多。

  雖說最後劉繇、太史慈撤退時,帶走了嫡系部隊和一些義民,但丹徒縣還是有不少人心繫朝廷。或者說因為連年跟孫家作戰、有親友袍澤死在孫家手上,從而怨恨孫家。

  此戰之前,諸葛瑾、太史慈有沒有利用這一點,提前派細作滲透聯絡,尋找城中內應,周瑜也不好保證。

  如果是孫策的主力還駐紮在丹徒,自然不用擔心潛在內應的問題,但現在孫策主力被重創,而且還在毗陵,這局面就微妙了。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周瑜知道情況不妙,連忙下令:“速速堵死東西北三門!只留南門出入,謹守城池,確保就算城中有太史慈內應,也無法奪門!”

  孫策軍堅決執行了周瑜的命令,隨後關羽就進行了試探性的攻城,一時鼓聲雷動,周瑜左支右絀,拼死抵抗,才抗住了第一天傍晚的強攻,雙方各有死傷。

  但是看著關羽的軍勢,周瑜憂慮之色愈重,知道如果孫策不回來,自己肯定是撐不住多久的。

  一夜過去,周瑜估摸著自己派去毗陵報急的信使應該半夜就已經抵達了,天亮後孫策應該就會分兵回援,但大軍要從毗陵強行軍趕回丹徒,至少還要一兩天——

  丹徒對應後世的鎮江市區,而毗陵在常州和江陰之間,也就是兩地之間大約有相當於後世一個半地級市的距離,大約是一百三四十里。

  這個距離步兵強行軍兩天是能走到的,但如果有傷兵的話就不行了。

  五月二十一,天亮之後,周瑜又觀察了一下敵情,發現僅僅一夜之間,關羽的軍隊把圍城營地又往南延伸了不少,已經過了丹徒縣的東南角和西南角。

  按照這個進度估算,如果今天白天再不突圍,到入夜之前,關羽軍的營地絕對可以堵死南門。

  周瑜看到這絞索慢慢套緊的樣子,心中也生出一絲警覺:“關羽莫非是想徹底圍住丹徒,然後利用伯符的救援心切,圍點打援,在這丹徒城外跟伯符屢敗之後的殘師再決戰一場?

  我軍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再輸下去,兵力就遠弱於關羽、諸葛瑾了,絕不能再在圍點打援消耗,只能是固守核心城池以待變。莫非……要趁著完全合圍之前,放棄丹徒小縣?全力回守秣陵?”

  周瑜很清楚,孫策對他是非常仗義的,如果自己被圍困在了城池並不算堅固、兵力也並不算多的丹徒城內,肯定會逼得孫策全力來救。

  江東軍已經連敗兩場,再輸下去有生力量就打光了,還怎麼撐到曹操擊退袁紹、把中原局勢翻盤過來、堅守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