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74章 伊籍討荊南,何日方得還?

  “我主劉荊州與車騎將軍,也算有同宗之誼,如同兄弟。此番車騎將軍仗義出兵,平定阿附曹賊之張羨,我主深承其情,將來必有後報。

  只是……平定荊南叛亂,畢竟是荊州牧分內之事,前番只因我軍在宛城與曹軍留守兵馬鏖戰,一時難以抽調回防。如今文聘、黃忠等部已回駐江陵。

  但江南孱陵、夷道、巴丘等地,卻被張益德將軍把持,嚴肅江防,不許任何兵馬南渡,這是何故?車騎將軍素來高風亮節、深明大義,為何不許友軍行分內之事、自行平叛?”

  諸葛亮聞言,只是輕輕一笑,應聲答道:“此必是誤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張將軍素來性如烈火,不知變通,還望機伯先生轉告劉荊州,海量不必計較。

  而且沿江一帶,此前擊潰圍攻孱陵的武陵郡兵、並零陵邢道榮部後,潰兵殘部逃散極多。有些死硬之賊,本該堅決抓捕,明正典刑,以正國法。但他們卻藏匿在沿江各地,伺機尋船偷越離境。張將軍也是不想跑了叛將罪人,才嚴肅江防的。

  而且,如今荊南各地,叛軍基本已經平定,只剩張羨本人盤踞的長沙城依然負隅頑抗,其餘各郡縣,已不需要劉荊州再派兵馬來助戰。

  大軍調動,錢糧耗費必然不菲,我軍既然已經做到這個份上了,順手畢其功於一役即可,何必再折騰荊北軍民百姓呢。文、黃二位將軍還是請回吧。”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伊籍聽了這話,才微微變色,有點不敢置信地質問:“如此說來,莫非車騎將軍要直接吞併荊南四郡地盤,讓荊南也如江夏郡的江南部分一般,從此不聽從我主劉荊州之調遣?

  此事……怕是難以讓天下人心服吧?天下皆知我主之荊州牧,乃天子冊封,且鎮守荊州已有十年,與民秋毫無犯,還多有容納流亡北士,使天下人於亂世得一方樂土——

  這一點,便是孔明先生當年,也是親自體會過的,要不是劉荊州當初讓甘寧助你回豫章省親救難,諸葛家何以有今日?如此有德之人,孔明先生何忍以怨報德?車騎將軍豈忍橫奪其郡縣?

  我軍雖然力弱,但如此行徑,怕是要失大義於天下,車騎將軍一世英名信義……竊以為不值!”

  諸葛亮也不得不承認,伊籍這番話,稍微有一點道理。

  畢竟劉表和劉備的關係,如今算是一起奉衣帶詔的盟友了,雖然劉表實際上沒出多少力,最多隻是想拿回一個宛城,沒有其他大志。

  劉表對諸葛亮乃至當初的諸葛玄,也算有點故舊交情,僅此一點,諸葛亮也不好不顧名聲、以怨報德。

  最關鍵的是,劉備本人在乎大義之名,他要跟曹操反著來。

  於是諸葛亮中肯地說:“機伯先生何出此言!我們何時說過要強佔荊南四郡了!我們只是來協助平叛的!但景升公一介文人,不諳兵事,以致未能防患未然,荊南兵連禍結,連累百姓,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主車騎將軍,英果明斷,天下知名,若非我軍於張羨派出邢道榮北侵江陵時,星夜發兵、倍道兼程斷其後,最後合力圍殲邢道榮,怕是如今南郡也已深遭兵災破壞!就算江陵城池得以固守,百姓必然流離失所,農事也會失其時,形成饑荒。

  景升公為何執著於盯著荊南郡縣土地,卻沒看到我軍對南郡百姓的恩德!”

  伊籍被諸葛亮的反駁堵得一噎,不得不承認確實也有道理。

  劉備軍好歹是幫劉表殲滅了一支入侵劉表腹心固有領土的敵軍,這怎麼說也是一份恩情,應該交換回一些謝意。

  伊籍也算是老實人,抹不開面子,只能說:“車騎將軍助我軍退敵的高義,自然是要感謝的,籍也素知其仁德信義。只是一碼事歸一碼事,這點恩德就要徹底霸佔荊南四郡,實在於理不合。

  方才先生說,車騎將軍並無強佔四郡之心,不知此言又當作何解?只要貴軍確實不想強佔四郡,其他條件自然都能談,我軍也能在別的方面多退幾步,另外設法感激退敵之恩。”

  諸葛亮這才圖窮匕見說道:“我軍當然沒想強佔四郡,但經過張羨之亂,荊南官員畢竟多有罪過,人心惶惶。他們當中有些是死硬從賊的,已經被我軍處決,明正典刑。

  但還有些只是迫於形勢,被人裹挾,王師到時,他們紛紛反正,歸順了我主。若是將來我們把這些地方完全交還給景升公管理,這些官員又豈會不擔心被景升公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