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86章 孫策的絕地反擊


                 如果讓家來設計,劉備滅孫策的最終之戰,肯定要做的花團錦簇,曲折離奇,高潮迭起。

  但真實的歷史,往往不會讓家如願。

  因為諸葛瑾和關羽圍困秣陵已經整整四五個月了,他們相持、斷糧、消耗疲敵,為的就是最後一刻讓孫策無法據險而守,糧盡後不得不出城野戰。

  都做了這麼多鋪墊,耗了這麼多時間,如果最終這個計劃沒法達成,非要整點兒曲折意外和戲劇性出來,那就只能說明諸葛瑾的謀略智商不夠,是一種人設崩塌。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相持把敵人耗崩、最後平推滅之,真實的戰史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

  趙雲在十一月初、第一次到秣陵城下耀武揚威打擊敵士氣後,此後十餘天,每隔幾天都會變著花樣去羞辱孫策,

  然後各種顯擺“我軍不慌,我軍耗得起,我們軍糧充足,可以光靠吃丹陽郡百姓秋收的新米維持,袁大將軍在官渡也即將滅了曹賊”。

  一次兩次孫策還有精力去闢謠、圓謊,後來心累了他也就無所謂了。

  黃蓋等心腹老將也一再勸他做個決斷,到後來連周泰蔣欽這些一介武夫沒什麼謀略的盜賊出身武將,都開始唉聲嘆氣覺得主公憋屈。

  而留在孫策身邊的張昭張紘秦松等謀士,也是一籌莫展,他們比那些武將更慫,已經動了勸孫策投降的念頭。

  但又知道孫策已經頑抗到了這一步,而且是把一切都押寶賭在“孫曹聯盟能翻盤”上了,此刻勢窮而投,也最多保一個不死,絕對是會被劉備褫奪一切權力地位的。

  爵位倒是不一定會被劉備褫奪,但肯定會被圈禁看管起來,甚至是流放苦寒之地——這也是東漢的政治常態了。

  張昭張紘都太瞭解孫策了,他們知道孫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不會容忍這樣屈辱的活法的,他寧可轟轟烈烈。

  ……

  時間轉眼來到十一月下旬,孫策也意識到這種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城中的存糧越來越少,將士們的內心也越來越恐慌,他不可能真等到糧食斷絕的那天,再做最後的決斷。

  張昭張紘雖然沒勸他投降,但也每天給他報存糧賬目,讓他知道秣陵城內的糧食只夠支撐多久了。孫策很清楚這倆人的潛臺詞,這些人已經成了投降派,根本不可靠,無法跟他們商議退敵之策。

  已經到了眾叛親離邊緣的孫策,只能跟黃蓋韓當這倆父親留下的心腹老將,以及呂範等沒法跳船的、從袁術那兒一路跟過來的老牌謀士,進行最後的謀劃。

  這天,呂範或許也是被絕境逼出了一點智商,狗急跳牆地幫孫策出了一個損招。

  他私下找到孫策,悄咪咪獻策道:“主公,如今趙雲每日耀武揚威,軍心士氣沮喪,秣陵城內糧食,只夠支撐一月有餘,遲早是要斷糧的。

  若主公非要賭曹操能贏袁紹、然後回軍夾擊劉備、救援我軍,那也該放棄秣陵,另選糧草豐足之地以為久計。秣陵城池雖然比別處堅固,但它被圍半年,已經實現了幫主公拖延的目標了,後續得另找地方,以地盤換時間。”

  孫策見四下無人,也不吝表現自己的擔憂和心頹,低聲嘆道:“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敵軍雖然沒有嚴密圍困,而且還特地留下了秣陵東南的句容縣不攻。

  但有趙雲帶領數千騎兵在側,諸葛瑾擺明了是想誘我出城轉移,然後以趙雲來去如風的行軍速度纏住我,再以關羽太史慈重兵追趕合圍,將我殲滅!我現在突圍,就算能出城,也到不了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