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8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孫策的第一次“投石問路”很成功,諸葛瑾和關羽顧忌百姓,都沒有趁著他開城門的機會、趁亂以重兵掩殺奪城。

  得知結果後,孫策總算鬆了口氣,也自以為得計,更加堅定了他以百姓為肉盾渾水摸魚的決心。

  至於張昭回城後,把諸葛瑾最終開出的投降待遇轉述給孫策,孫策也完全不動心。他才不要什麼“如夫差自治於甬東諸島”,或者留個侯爵爵位流浪偏遠之地。直接就給張昭否了。

  於是此後五六天,孫策軍又搞了兩次這樣的小動作,每次放出來的人也越來越多,從兩萬多到三四萬。而且孫策非常沉得住氣,居然連續兩次都沒夾帶私貨。

  這屬於典型的“狼來了”行徑,就是要麻痺敵人。

  可惜他遇到的是諸葛瑾,哪怕孫策一直沒有夾帶私貨,諸葛瑾也一直讓部隊保持警惕,而且他還親自巡營視察,看到哪支部隊因為習慣了無事發生而懈怠,諸葛瑾還會嚴肅處理、整肅軍紀。

  而且,看著孫策的舉動,諸葛瑾心中也稍稍有點明悟,他決定加強一下此前誘敵突圍封鎖線上最薄弱的那個環節,也就是在秣陵到句容之間巡邏的張遼部騎兵。

  不管孫策有沒有詭計,諸葛瑾都是要有備無患的。

  終於,時間來到了臘月初七。

  這天又是一個孫策軍約定的放百姓出降的日子,而且出降的規模是空前的大,估計秣陵城內還剩下的百姓,大多數都要被放出來了。

  然而,就在放百姓出降之前,這天一早,天還沒亮,秣陵城內的揚州牧府,卻發生了一些小小的變故。

  原本按計劃,出城投降的百姓都是應該由張昭帶領的,他還得和諸葛瑾派來接收的陳群例行交接。

  但今天,孫策卻沒打算讓張昭出去交接了,他也不想張昭難做,就直接攤牌了。

  “張公,今日就不需要你出城交接了,我自會去交接。丹陽太守的印綬在此,我出城之後,這秣陵城的防務,就託付給張公了。

  我也知張公近日已心生頹念,若是不想堅守,三日之後,儘可容許你降劉,到時候劉備諸葛瑾也會給你榮華富貴,縱然官職實權不比在我這,但也算是退身之階了。看在你我四年故交,最後託你這點事情,總能有始有終吧?”

  張昭聞言頓時愕然,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直到此刻,他才知道自己的投降傾向,已經徹底惹得孫策不信任了,孫策此前用計,竟連他也瞞了。

  孫策是求賢,但一個沒有忠心的賢臣,留著也沒多大用了。

  出於最後的士的信用和驕傲,張昭不能不接這個差事,只是苦笑著說:“主公出城時,必會把主力戰兵全部帶走,能留給我的,最多也就是一些民夫百姓。

  要靠這些人守住秣陵三日,為主公吸引敵軍注意、爭取突圍到句容甚至毗陵的時間,倒也做得到。但關羽若真的強攻,怕是城內民夫會死傷慘重,士氣崩摧。

  到時老夫只能拉下臉來,設法懇求諸葛瑾寬限,把主公與老夫的這三日之約與諸葛瑾說明,他若是肯信我,容我三日後再降,暫不強攻,那就最好。其餘辦法,老夫實不忍為。”

  孫策聽張昭這麼說,就知道張昭還是要臉的,決定遵守這最後君臣一場的承諾,那他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至於張昭具體用什麼手段去實現,孫策不在乎,他要的只是結果。

  “張公肯如此開誠佈公,我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了,竊聞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不潔其名。張公有始有終,可比古之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