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92章 一月定吳郡

  歷史上烏巢本就不是袁軍的長期屯糧點,只是一個淳于瓊運糧途中的臨時過夜紮營地,所以營地防衛才那麼差,幾乎沒有營壘工事。許攸的叛變,等於是把袁紹的運糧行程直接洩露給了曹操,讓曹操能抓住途中的一個薄弱點。

  但無論如何,曹操總會善用許攸帶去的情報,無非具體手段更加隨機應變一些。

  最終,許攸的臨陣洩密,對於曹操的翻盤,至少能佔三成的誘因。而許攸變節帶來的袁軍恐慌、包括對士氣的打擊、猜疑鏈連鎖反應,也能佔到三成。

  最後的四成責任,要怪到張郃、高覽的變節。

  說到底,袁紹這一世不是輸在軍糧被燒,也不是輸在什麼優柔寡斷、“每次都選了錯誤選項”。主要是他內部內訌太嚴重,河北派和外來派人才勢成水火。

  曹操倒是能“兼聽則明”,但前提是他麾下的人才沒內訌啊!荀攸荀彧本就是一家子,其他說得上話的頂層文官人才也大多是荀彧拉來的潁川集團,或者乾脆是沒根基的寒門唯才是舉客,只有一個新來的賈詡不是,但賈詡也知道自己地位低、不敢忤逆資歷深的同僚,曹操當然能兼聽了。

  要是二荀郭嘉程昱等人也跟袁紹那群謀士一樣互相攻訐拆臺,曹操就想兼聽也兼不了。

  這也算給了同時代其他諸侯一個教訓:要用世家大族,最多隻能挑一個圈子裡的世家大族重用,然後就要輔之以大量寒門士子、唯才是舉來用。

  如果全用世家大族,而且是各種門路出身的世家大族,那最後肯定要內訌,然後就跟當年“眾正盈朝”的雒陽或長安朝廷一樣一事無成了,大家都忙著分贓。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值此亂世,世家大族投靠的多並不是好事,他們會帶來資源,也會帶來各種小團體和地方利益集團,袁紹就是太被世家大族看好了,誰都來投他,結果袁紹能許諾的利益還不夠分。

  如果一個寒門士子和一個世家子弟才能一樣強,世家子弟能幹的活兒寒門士子也能幹,但用寒門士子至少不用分潤那麼多好處出去,他也不用為某個利益集團代言。

  用寒門士子的諸侯,本身的集權度自然就能更高,戰爭資源的動員、調度潛力也就越強。

  其實這一點上,曹操和原本歷史上後來的諸葛亮倒是挺像。

  諸葛亮治蜀時,也不是因為“喜歡用荊州人,討厭益州人”才重用外來人才的。而是諸葛亮知道,自己要動員調度的戰爭資源,就來自於益州世家大族。如果再傾斜重用益州派,那他就調度不動這些資源了,益州人誰會自發想出錢為國北伐呢?

  諸葛亮最多也只能保證“我重用荊州人,同時保證我重用的荊州人不會中飽私囊、做事公允、依法治國,尤其從我本人開始以身作則絕對清廉”,這樣好歹讓益州人被迫出人出錢還心服口服。但諸葛亮之後,其他接任者就做不到諸葛亮的“用心平而勸戒明”了。

  ……

  關羽和趙雲,自然不可能知道原本歷史上的官渡之戰,應該是如何走向。他們對於袁紹失敗的原因,也完全不關心。

  所以對於諸葛瑾提供的情報,他們更關注的是袁紹失敗後,具體損失如何,河北形勢向哪一步發展了。

  而諸葛瑾在這方面蒐集得倒也儘量詳細了。

  一言以蔽之,這一世袁紹的損失,主要方面跟歷史同期大差不差,淳于瓊還是戰死了,張郃高覽還是投了。

  蔣奇倒是沒死,或許是劫糧行動有變,出現的蝴蝶效應,導致蔣奇沒有在曹操打淳于瓊的時候趕到救援,撿回了一條命,也為袁紹額外保住了一支部隊,最後順利掩護袁紹父子撤到河北。

  沮授還是在亂軍之中隨著大軍一起被俘。但是因為些微的蝴蝶效應,比如沒有找到“盜馬奔逃歸袁”的機會,也就沒有被曹操直接當場處決,只是一直軟禁關押著。

  但關押跟死了目前也沒多大差別,反正沮授是不會投降曹操的,哪怕為了保命而虛與委蛇,也最多是“身在曹營一言不發”,學歷史上後來的徐庶那樣。指望沮授徹底叛變,除非等袁紹死了,才可能有希望,也僅僅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