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98章 劉備騙得,我曹操為何騙不得?

  只要袁曹暫時不知道孫策已滅,那麼袁紹當然會相信‘曹操為了不失去孫策這個長期從背後牽制我軍的籌碼,會不惜一切代價救孫’,也就會相信曹操北線重新出現了兵力空虛,從而冒進——袁紹太瞭解孫策對曹操的價值了。”

  劉備乍一聽,被這些彎彎繞的猜疑鏈繞得有點糊塗。好在旁邊還有個龐統幫腔,花了幾十秒,終於把這些邏輯梳理清楚。

  劉備終於領悟:確實,己方用“信息時間差”誘騙孫策,也前後用了兩次了。

  第一次是開戰之前,曹軍明明沒有南下、下邳沒有承壓、廣陵沒有空虛,但子瑜騙得孫策以為廣陵空虛,連周瑜都上當了,在廣陵送了一波。

  第二次是終戰之前,曹軍明明已經勝了官渡之戰,但孫策軍在堅守秣陵、吳縣的時候卻不知道,沒能鼓舞起士氣多堅持一陣。

  這兩次的經驗,足以證明“在處於夾心位置的諸侯封鎖消息時,處於邊陲的諸侯,可能要晚一兩個月,才能知道另一側邊陲諸侯之間戰爭的最新進展”。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既然自己能這麼幹,曹操當然也能這麼幹,因為曹劉都屬於“處於夾心位置”的諸侯。

  這些夾心諸侯既然面對了腹背受敵的劣勢,就該享受腹背騙敵的優勢,世界是很公平的。

  而且曹操完全可能是在他自己都不知道孫策完沒完的情況下,假裝自己要救孫策,騙一波先。實際上曹操可能根本沒膽子救孫策,因為一旦救孫策就意味著要主動跟劉備正式開戰。

  把這些思路捋明白後,劉備只想知道己方該如何應對:

  “那麼,我軍是否要設法告知袁紹、曹軍主力並沒有南調呢?如果能讓袁紹醒悟,袁紹或許就不會發動新一輪的進攻了。但就算袁紹進攻,他也未必就會再敗……

  就算敗了,如果能多消耗曹操一點兵力,對我們而言也談不上害處——先生以為,當如何應對?”

  諸葛亮想了想,還是非常果斷地說:“該提醒袁紹的時候,還是得提醒,畢竟我們兩軍名義上處在聯盟抗曹的狀態,坐視友軍陷入曹賊的詭計而不聞不問,有損於我軍的大義——

  關鍵是家兄信中提及,他寫這封信之前幾天,剛剛在長江口的水戰中截獲、迫降了周瑜,而作為代價,他向周瑜承諾,不對孫權趕盡殺絕。

  孫權北上之後,要想投曹,估計得先假意投袁,一旦孫權出現,曹操假裝救孫的計謀,也就不攻自破了,到時候袁譚肯定會知道孫策已經滅亡——當然,曹操還可以‘假裝自己不知道孫策已亡,假裝自己真心全力救孫、北線依然有空虛’。

  所以,如果孫權都到了袁譚那兒,我們的警告使者卻遲遲不到,將來袁紹、袁譚會怎麼看我們?這個提醒是非提不可的,可以遲到,比孫權到得晚,只說是路上耽誤了,但絕不能不去。”

  劉備這才想起來,剛才諸葛瑾給他的這封信裡,還有一個細節,自己忽視了,沒有把幾件事情聯動起來看。還是諸葛亮的籌劃面面俱到,所有細節都想到了。

  劉備從諫如流地答應道:“如此說來,派人提醒袁譚,是非去不可的,曹操這計策,倒也有漏洞,未必能騙得到袁紹了——那先生以為,此番派人去袁譚處,可有合適人選?若是沒有,我就照例派公佑去了。”

  諸葛亮這次卻難得地推薦了一個人:“不如派舍弟去吧——公佑幹練,如若在路上延誤了,到得太晚,沒趕上警告袁紹,難免會讓人多些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