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00章 荀攸賈詡聯手使詐的威力

  “明公,如今我軍明著以大軍南逼劉表,一旦為袁紹所知,袁紹必然輕視我軍,覺得抓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能趁著我軍主力被劉表牽制,在其他戰線趁虛而入,佔我州郡。

  而我軍既然能與劉表迅速媾和,必然能快速回軍,趁袁紹孤軍深入時,迎頭痛擊,進一步削弱袁紹兵力。隨後再反擊河北,必能勢如破竹。

  此前袁紹雖敗,但蔣奇部全身而退,幽州諸將如焦觸、張南部亦成功撤走,只有張郃高覽部全部歸降我軍。若是我軍立刻反擊河北,發起攻堅,實力還未必能快速克敵。

  但若是袁紹再輕敵冒進一次、在主動進攻中被我軍削弱兵力。然後我軍再趁勢反擊,必能奪取冀州大片膏腴之地,使袁紹無力再與我們野戰。屆時袁紹只能固守堅城,冀州也就剩鄴城、南皮等數處可以依託固守。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其餘無險可守之地,只要袁紹野戰不是我軍敵手,必然被我們奪取。且如今已是三月末,等我軍動手時,想必已是四月,而五月便是冬麥收穫季節。

  我軍去年鏖戰艱苦,主要受制於軍糧不足。若能在冬麥收割之前進入冀州膏腴之地,因糧於敵,則我軍愈強而袁紹愈弱,勝負之勢,至此方能算是抵定。”

  歷史上的荀攸,這時候應該獻的是建議曹操打倉亭之戰的計策。很顯然,這是因為歷史走向出現了細微變化,荀攸也因時制宜,隨機應變了,想了一套更適合眼下實際情況的計策。

  於是乎,原本的“倉亭之戰”,就從一場曹軍主動進攻的戰役,變成了一場先示弱勾引敵人打過來削弱一波、然後再防守反擊的戰役。

  這很合理,完全符合智商邏輯。

  歷史上的倉亭之戰,是建安六年三月爆發的,現在已經是三月下旬了,就算爆發估計也得四月。但歷史上的官渡之戰是前一年十月就結束的,現在拖到了臘月。

  在前一場戰役結束時間拖慢了兩個月的情況下,後一場戰役也相應晚一個多月,非常符合各方的備戰需求。

  而曹操的虛心納諫,也一如歷史同期,發揮穩定。

  在荀攸的勸諫後,他立刻全盤採納了,並且追問荀攸更多細節:

  “公達以為,我軍若是能順利勾引袁紹輕敵,袁紹會從何處進攻?我軍又該在何處設伏?黃河沿線,我軍與袁紹接壤的邊境,東西足有上千裡,處處都有可能被進攻。”

  對於這個問題,荀攸來之前顯然做過功課了,所以都沒怎麼想,立刻就補充道:

  “愚以為,袁紹若是真上鉤,多半會進攻東阿、範縣一帶。”

  曹操:“何以明之?”

  荀攸:“原因有三:其一,袁紹知我軍與劉表相持,則必知我軍主力集結於西線,位於宛、雒、潁川之間。袁紹若是還跟去年官渡之戰那般,在西線豫州一側發動攻勢,則我軍主力回援很快。袁紹未必能搶得足夠多的時間先擴大戰果,所以定會選擇東線的兗州一側下手。

  其二,在已經選擇東線兗州的情況下,袁紹也能從泰山郡、濟北郡、東平郡、東郡這四個郡裡進一步篩選。而東郡距離西線較近,且濮陽、鄄城城池堅固,袁紹多半不會選。泰山郡雖然最遠,可地勢崎嶇,不利於快速推進。折中下來,自然是東平郡和濟北郡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