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01章 袁紹什麼都沒做錯,他只是太老了


                 建安六年,四月初一,鄴城。

  大將軍府內,袁紹沉默地坐在帥案後,面容冷峻地聽取著屬下彙報。

  自從三個多月前那場慘敗,袁紹整個人都變得有點神經質。

  跟屬下說話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覺得屬下在背後冷笑、看他的笑話。

  這種錯覺,也讓素來愛面子的袁紹愈發易怒,抓到手下一點小毛病,就嚴加懲罰。

  此時此刻,田豐、審配列於其左,郭圖、逢紀列於其右,同樣靜靜地聽著前方送來的情報,腦中琢磨著如何應對主公隨時可能的提問,除了田豐以外,其他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還有其他幾個河北派和豫州派謀士,也各自抱團分列兩班,涇渭分明,只要袁紹不問到他們,他們就不出聲。

  很快,負責通報前線軍情消息的信使,已經把該說的都說清楚了。袁紹聽完後,原本還沉默了幾秒,環視了一圈屬下的謀士,指望他們自己開口獻策。

  但看了一圈,沒有人敢和他目光對視,都是作低頭尊敬之狀,袁紹只好點名提問。

  “公則!你先說!官渡之戰,你識破張郃高覽陰懷二心,如今豈能沒有見地?曹操以重兵集結於許都,試圖奪回去年陷於劉表的宛城。這可是我軍復仇的良機?”

  郭圖被點了名,一時有些尷尬,他還不知道袁紹自己心裡的想法,想順著袁紹的意思說,都不知道如何開口。

  原先郭圖雖然也受信任,但很少作為“最受信任的、第一發言順位”的謀士獻策,總有沮授田豐或者許攸先說。所以郭圖總能從袁紹跟其他先說謀士的交談中揣摩出其心意,再有的放矢。

  現在沒了投石問路,郭圖只好硬著頭皮,腦中飛速轉動:

  “主公剛才的問題是‘這可是我軍復仇的良機’,可見主公應該是想復仇的。但他又沒把握這是不是曹操的詭計,怕曹操的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我若建議主公出兵,將來看錯了曹操的虛實,少不了要受嚴懲……”

  如是想著,郭圖只好清了清嗓子,說些車軲轆話:

  “主公報仇心切,屬下也可以理解,但曹操素善虛實變化,詭計多端……

  依我之見,還是得從長計議、繼續加強哨探,摸清曹軍真正的部署,再圖進取。”

  郭圖也不說該打,也不說不該打,只說袁紹要強化偵查工作。

  如此一來,無論最後如何決策,都怪不到郭圖頭上。

  就算決策錯了,也不是謀士的錯,是負責情報工作的人的錯。

  說話比計時收費模式的律師還謹慎,那叫摘得一個乾淨。

  袁紹也聽不出其中錯處,只覺得郭圖原則上是支持他興兵復仇的,也就放過他了,然後就轉向左手邊的審配,繼續問問他的意見。

  審配心中暗罵郭圖狡猾,把最容易說的話先說了,後面的人再想有出彩,那就更難了。偏偏他自己拉不下這個臉皮,沒能搶先把這車軲轆話說了。

  審配猶豫再三,並沒能做出什麼有建設性的判斷,眼看袁紹面露不豫之色,還是審配旁邊的田豐主動開口,幫同為河北人的審配解了圍。

  “良機難得,主公為何又要猶豫?劉表無能,荊州軍戰力不濟,此乃天下共知。曹操為奪回宛城,興兵南顧,或許一個月就能擊敗荊州軍。如若再反覆哨探,遷延時日,戰機必然稍縱即逝。

  而且我曾聞,四年前曹操徵張繡時,退兵之際張繡以強兵追退兵,而賈詡曰必敗,敗後以敗兵追勝兵,賈詡曰必勝,最終皆如其言。可見曹操用兵,素來誡實而輕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