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08章 步騭漫天要價是他個人欺上瞞下,跟諸葛瑾沒關係


                 “子瑜兄似乎對那辛毗很不滿意?”

  回到錢唐城內,把辛毗撂到一邊歇息後,當天緊急從江對岸山陰縣趕來的步騭,關起門來就先問了諸葛瑾這樣一個問題。

  步騭最近也是山陰、錢唐兩頭跑,此番諸葛瑾有重要公務需要處置,他自然不能推脫,又趕緊趕來。

  按說錢唐縣在漢朝屬於吳郡地界,應該由嚴畯這個吳郡郡丞管理內政事務,包括治水修河。

  但嚴畯這人才幹更務虛一些,而且算學和管理功底不行。諸葛瑾為了確保辦事靠譜,管理不出岔子,就把步騭借調過來,多重用一下。反正只是隔了一條浙江,江南岸就是會稽郡了。

  今天的會晤,步騭沒趕上前半場,只趕上了個末尾,以及最後的安置使者環節。但他跟諸葛瑾同窗兩年,共事多年,太瞭解諸葛瑾了。

  “有這麼明顯嗎?賢弟只觀摩了這麼一點時間,就看出來了?辛毗不會也看出來了吧?”

  諸葛瑾不由微微有些尷尬,沒想到自己的場面功夫還是被看穿了。

  他內心對辛毗,何止是不滿,簡直是不滿。

  “也不明顯,辛毗應該看不出來,但我看出來了——往常兄接待諸侯使者,比辛毗更加咬死了不鬆口的、維護其主利益的,也見了不少了。哪怕如伊籍伊機伯,他拼命為劉表爭取利益,也不見兄嫌棄對方,為何對辛毗卻……”

  步騭也不跟諸葛瑾見外,直截了當就把話說開了。

  諸葛瑾不由笑了。

  他為什麼對辛毗特別不滿?當然是因為他知道歷史,知道辛毗本來就不是什麼忠義之士。

  你要是個硬骨頭,據理力爭也好,不見兔子不撒鷹也好,拼命維護故主,諸葛瑾肯定會尊重對方。

  問題是這辛毗歷史上被袁譚派去向曹操求援,想以“承認曹操的朝廷”為代價,換取曹操幫他打袁尚,而辛毗到了曹操那兒,轉頭就把袁譚給賣了。

  既然你出使曹操時能賣袁譚,出使到我這兒為什麼就不能賣?為什麼要嘗試道德綁架劉備?

  你知道曹操是惡人你就直接投?你知道劉備名聲好就給他戴高帽?

  這不欺負老實人麼!老實人就該被白漂援助?

  當然後世也有不少人覺得辛毗也算是“忠義之士”,只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對於這個問題,穿越前的諸葛瑾自有自己的判斷。他覺得,是否擇木而棲、依然忠義,不能簡單看到了新主這兒之後就不再叛變了。

  因為很多人單純就是慕強,而《三國志》對於一切慕強而表現得忠義的人,都得論跡不論心,也就默認對方忠義了。而看書的時候,必須意識到一點:這裡面是混進去很多投機分子的。

  曹操是當時最強大的勢力,覺得曹操厲害就投他,並且不再投別人,不忠義的人也可以做到。

  哪怕是不忠的人,都到了最強大的勢力了,他還投什麼投?一個20世紀90年代皈依到米國去的人,哪怕再不愛國,當時也不可能另投他國了(幾十年後如果米國不再是地球最強國家,那就另當別論)

  自古強間弱以偽書,弱間強以詐降,此自然之理。

  因為在每一次成功的偽書、詐降背後,都有十次真書、真降,足以沖淡和掩蓋偽詐的個例。

  諸葛瑾一直都認為辛毗和龐德之類是搭順風車者,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那就不憚以最壞的情況來揣測。

  哪怕龐德“不降就得死”還堅持不降,也不能證明他不是投機者。除非是“曹操都要被滅了,龐德還不降”,那才能徹底證明其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