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09章 等對方快研發出來了,我們就開賣

  而最難擴散,保密性最好的,是“工藝”類的技術,也就是造出來的最終成品,都是原先的人已經見過的,並無新奇,但生產製造的過程有玄機,可以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縮短製造時間。而這些光靠看成品是十年八年都未必看得出端倪的。

  在漢末酷烈的戰場競爭環境下,諸葛瑾覺得“機械結構”類在露臉後保密兩年,配方能保密五年以上,工藝能保密十年,才屬於正常的技術擴散速度。

  當然,現在袁譚已經是盟友了,未來袁紹死後、形勢進一步惡化,甚至還有可能會變成劉備的附庸,所以對袁譚的技術保密,可以稍稍放寬一些,把一些已經有擴散趨勢、或是可以降低袁譚軍備成本的技術,逐步放給對方。

  比如,諸葛瑾已經知道,周瑜琢磨出瞭如何仿製神似於原版的葛公車,也學到了剋制葛公車的主要戰術,並且在官渡之戰前就交給了曹操,曹操也用過了。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如今這些技術只有袁紹陣營還沒徹底搞明白,既然敵人都會了而友軍還不會,那就沒必要保密了。

  這次諸葛瑾直接把葛公車的造法,以及投石機的初步改良,還有繫繩床弩加滑輪組的破葛公車守城器械,都交給了辛毗使團,把袁譚在這方面的能力,至少補強到跟曹操一樣。這樣後續守城就不會吃虧了。

  這種做法,也有點類似於後世米國人的“技術統籌”。早在1950年代,米國人就搞過“巴統”,也就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統籌“哪些技術產品可以對敵對陣營出口,哪些不能”。

  在技術統籌之下,為了防止技術擴散,並不是所有高科技都一律不許賣的,而是要斟酌偵查敵人的科研進度。

  當敵人快要自主攻關突破的時候,突然放開管制把原先很稀缺很貴的東西放開銷售,有時候反而能沖垮敵人的自研信心,讓敵人的自研回不了本,多來幾次後反而能把敵人培養成“造不如買”,打斷其科研體系的回血反饋。

  就好比後世中國人造不出盾構機的年代,德國海瑞克能賣你幾億美金一套,當中國人快造出來的時候,它直接降價到幾千萬,一下子低一個數量級,就是想沖垮自研。

  袁譚如今也是這種情況,既然一項技術連曹操都有了,諸葛瑾直接給袁譚現成的,培養袁譚的依賴。

  將來袁譚愈發沒有自研的動力,一旦扛不住就只會想到直接向劉叔伸手,那他離徹底成為傀儡也就不遠了。

  就像20世紀的倭國和南棒,放棄了自主軍工科研,最後只能給美帝爸爸/爺爺當狗。

  而諸葛瑾對袁譚的技術統籌,還不僅僅包括“即將自研成功就給現成貨”這一種思路。另外一些雖然袁譚不可能想到去自研、但給了也不會提升袁譚戰鬥力、只會降低袁譚軍備成本的小玩意兒,諸葛瑾也一樣可以給。

  比如這次,諸葛瑾又順帶給了一個“大禮包”,想把己方陣營如今也才剛剛研發出來的車木棍/竹竿的原始手搖木車床送給袁譚,幫助袁譚低成本量產槍桿箭桿。

  這樣以後對袁譚的後續軍援,運力也能節省一些,量產灌鋼長戟的時候,只要把鋼質兵刃部分運到山東,讓袁譚自己車槍桿適配。

  但思之再三,諸葛瑾覺得直接給車木棍的車床、技術提升還是有點大了,於是最終給了個刪減猴版的,也就是一種類似於後世小學生削鉛筆用的卷筆刀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