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15章 被劉備盯上的人有多難跑


                 當初辛毗從青州南下的時候,趕路的時間前前後後加起來也就二十來天,不算他在丹陽、吳郡駐留的延誤。

  回程就要慢得多,因為他不再是輕騎快馬獨行,得帶著太史慈的軍援運輸隊一路行軍,光是出了長江口後沿海北上那段路,就得航行半個多月。

  辛毗八月下旬向劉備辭行,估計至少九月底甚至十月上旬,才能回到青州。到時候袁譚在渤海郡的抵抗,估計已經打得比較艱苦了。

  曹軍在整個八月和九月,都會在河北保持攻勢,這既會為曹操得到更多冀州的土地,也能把袁譚打得越發向劉備靠攏,所以劉備也不用急。

  ……

  話分兩頭,辛毗行色匆匆趕路的這一個多月裡,好不容易來一趟江夏的諸葛瑾,倒也不急著立刻回返丹陽。

  他如今跟二弟阿亮各自分掌一州之地,難得有機會見面,也很少能回中樞述職。

  這次回來,當然要抓住機會對劉備向上管理,順便跟二弟一起參詳一下地方政務中的疑難雜症。順便也是藉著這個名義休個假。

  送走辛毗前兩天,諸葛亮在聽取向朗彙報的時候,向朗就提到了鄂縣兵工廠的黑火藥試驗還不順利,目前只能造出可以在無空氣環境下燃燒的火藥,而無法爆炸/爆燃。

  諸葛瑾既然來了,也會在這事兒上搭把手,看看能不能稍稍加快點進度。

  他首先想到的問題,可能是硝硫木炭的比例不對,比如木炭加多了,才會導致燃燒慢,就鼓勵諸葛亮治下的試驗員們試驗更多的比例配合。

  另外,作為現代人,諸葛瑾也知道一點常識,比如知道後世的火藥要爆燃爆炸效果好,關鍵是火藥顆粒化。

  但諸葛瑾前世畢竟是搞教育工作的,只會紙上談兵。具體怎麼顆粒化,是用什麼黏合劑把三種材料一份份精確配比黏起來麼?這些實踐層面的東西他也不懂。

  這也算是教書匠的悲哀,只有空對空的純理論。

  至於顆粒化之後的好處,他倒是能理解原理——無非就是希望在每一個局部範圍內,硝硫木炭的比例都剛剛好完美。

  否則只是總的比例完美,但混合不夠充分不夠均勻,比如一團火藥裡左邊硝高一點右邊炭高一點,反應的烈度和速度也依然會降低。

  所以他能做的,也就是跟二弟再討論討論這些原理,啟發二弟的思路,加深二弟的理解,然後讓二弟自己去想辦法落地實現。

  諸葛亮花了幾天時間,學習了大哥的理論猜想後,暫時也拿不出什麼實驗的頭緒。

  他只是簡單評估了一下,就意識到這事兒今年絕對搞不定,明年也未必搞得定。

  這也就註定,對於賴恭、吳巨那邊的工作,只好先按照那天諸葛亮說的備選方案推進下去了。

  想明白這一點後,九月初的一天,諸葛亮就找了個機會,跟劉備進諫說了這事兒。

  諸葛亮的說辭有條有理,想得很充分:“主公,上半年跟你彙報過的那個‘火藥’,遲遲沒有進展。但如今天氣已經轉涼,秋收即將完成,正是荊南各郡,尤其是最南部的零陵、桂陽趁冬季農閒徵發徭役的良機,所以也等不得了。

  我建議立刻給零陵太守賴恭去書,陳述利害,請他今冬徵發徭役,修復先秦時留下的靈渠的碶閘,再趁著冬天水位最低時,疏浚關鍵河段。以改善南部邊防,提防士燮。也能改善零陵境內水運,讓他將來再給劉表上貢錢糧時,轉運損耗減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