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17章 剛有劉叔撐場就抖起來了


                 “什麼?玄德公不僅要我把諸縣、莒縣割讓給他,還希望我表太史慈為東萊太守?這才肯給我軍械兵馬援助?曹賊攻打了我兩個多月,也才拿下我渤海郡四個縣而已!現在玄德公一下子要走我一個郡,比曹賊打下來的還多呢!

  這算什麼城下之盟?他以為我們袁家已經到了絕境了麼!倉亭之敗這點兵力損失,我們袁家還是承受得起的!要不是父親因此病重,我們袁家靠自己都能繼續頂住曹操、劃黃河而治。

  我素來以為玄德公仁人君子,想結好為外援,他就是這麼變本加厲要價的?佐治,你也太讓我失望了!耗費了三個月就談回來這樣一個條件!”

  袁譚在聽完辛毗轉述的條件後,第一反應是非常激烈的。

  一方面這畢竟是跟屬下發脾氣,而不是跟劉備當面。如果劉備就在對面,袁譚估計會收斂點,但關起門來罵自己人,就沒那麼多顧慮了。

  另一方面,也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袁譚一直覺得劉叔對他是真好,諸葛兄弟也都是好哥們兒,一直幫他,沒想到大難臨頭最後談回來這麼個條件。心理落差這麼大,誰能一下子接受?

  最關鍵還是袁紹至今為止還沒嚥下最後一口氣,袁譚對郭圖在鄴城那邊的運作,始終還心存幻想,覺得自己還有希望接父親的班。

  這種情況下,袁家勢力比劉備還大得多,袁譚怎麼可能接受大量割地的條件?

  要是再稍微等幾個月,等袁紹最後一口氣嚥下了。袁譚也發現父親終究沒有選他來接整個冀州的盤,到時候他才會比現在更加清醒一大截,劉備的條件聽起來也就沒那麼刺耳了。

  袁譚先入為主罵了一頓辛毗後,稍微消了些氣,這才中肯說道:“把東萊郡都整個讓給玄德公,這是萬萬不能的。至於說琅琊的諸縣、莒縣,倒也罷了。

  當初我軍能入主琅琊,本就是玄德公派陳元龍通知我們下手,我們也沒花什麼本錢就輕易得手了。我也知當初玄德公就是怕得罪曹操,不敢跟曹操搶琅琊,這才引入我們。

  徐州下轄郡縣,本就該歸玄德公,現在曹賊與我軍已經開戰,與玄德公尚未開戰,把南線餘贅的蒙山防線託付給他們,也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何況諸縣是諸侯的封地,諸侯之弟當初幫我那麼多,還他們諸葛家一個人情也是該的。諸縣都還了,莒縣已是飛地,也不可能單獨捏在手裡。”

  辛毗見少主消了氣,這才敢繼續開口,委婉解釋:

  “大公子明鑑,屬下此番答應這些條件,也是親眼見識了車騎將軍治下豐饒、軍備嚴整,能夠為我軍強援,這才先與之虛與委蛇。

  車騎將軍在南方大開鐵礦、銅山,鍊鋼鍛甲,比我軍的軍備精良得多。另外,屬下方才轉述,或許令人誤會,車騎將軍請以太史慈掛名東萊太守,也是為了增援我方名正言順。

  實際上東萊郡除了幾個海港縣城要交給對方治理,以便轉運,其餘各處都可以由我方官員留任,當地的錢糧稅賦,也只要承擔了太史慈駐軍的糧秣,其餘都依然歸我們支配。

  大公子若還是覺得難以接受,也可逐步加強合作,無非車騎將軍的增援也會逐次交付罷了。”

  聽辛毗這樣一解釋,袁譚終於從最初的衝擊中冷靜下來,至少不再怪罪劉備了。

  最終他也沒答應立刻給太史慈表為東萊太守,想留下這個名分再觀望觀望,只是把不其縣和東牟縣這兩個額外的海港小縣交給太史慈駐軍。

  至於琅琊的諸縣、莒縣,直接交割就是。

  劉備一方原本的開價是一個郡零兩個縣,被袁譚暫時還價到實際交付四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