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26章 南北並進

  而要學這一切,首先還得先捅破幾層窗戶紙,把一些基礎常識掃盲一下——比如,你首先得相信“地球是圓的,月球太陽地球都在做環繞運動”,才有可能談緯度規律。

  至於具體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這倒是不重要,地心說也能搞定緯度問題,日心說也行。

  然後,還得學一些三角函數的基礎原理,哪怕不會算,至少要知道是怎麼回事,剩下的就靠到時候查數表、代入公式解決。

  諸葛瑾也是看在這些人都是如今揚州地界上智識最不凡的文武官員了,才對他們寄予厚望,才敢教授這些內容。但凡換些智力稍低的學生,想學都未必學得會。

  “……所以,要想遠海航行而不迷失,關鍵就是用這種方法觀星而定南北。將來一兩年內,你們要先趁著這邊還在造新船的工夫,派船沿著徐、揚、青各州海岸線航行,

  每月每到一處,夜間幾個重要星辰高出於海平面的夾角,都要詳細測量,形成圖表彙總——就像這份一樣。如此,我們可以先知道揚徐青各州沿海各地,在‘地球’上的緯度分別是多少,要精確到‘秒’。

  這樣以後同樣的季節同樣的日期出遠海,在星圖和主要星宿與海平面的夾角表上查表對應,就能算出所處位置相當於岸上那座郡縣了。

  比如要從東萊郡最東部尖端的東牟縣往正東航行,就要先查好東牟縣近海十二個月、主要星宿高度夾角的變化規律數表,出海後按照日期變化,保證每晚看到的星星夾角跟表上預查的一樣,那就說明你們既沒有偏南也沒有偏北,始終航行在東牟縣的正東方。”

  諸葛瑾在講解完最初的“地圓說”知識後,就簡單舉了一個例子,試圖說明問題。一邊說,他還拿出一張星表實物,在魯步陸週四人眼前晃了一下。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眾人一看這玄之又玄的東西,頓時覺得非常高大上,連忙恭恭敬敬接過。

  步騭算是四人中對天文歷數稍微有點研究的,也覺得艱澀無比,

  而魯肅周瑜都是實用主義型人才,對天文這些還真不太瞭解,看了一會兒只覺越看越玄乎。

  倒是四人中最年少的陸議,雖然也不太懂,但他知道誰懂,就請示諸葛瑾:“使君,此物晦澀難明,不知回去後能否找他人一起參詳?在下一定嚴格保密,不會讓不必要的人知曉。”

  諸葛瑾倒也知道,這種東西未來至少有數十人乃至數百人學會,畢竟未來會有好幾支艦隊,也不可能始終一起行動,每支船隊都要配備這一類的人才,所以保密級別也不可能太高。

  他也不擔心敵對陣營會學去,一來是難學,二來這是一個組合的系統工程,學任何一環都是沒用的。有領航技術而沒有新船,那就是白搭。

  而想要一條龍全偷走,只能說是想太多了,以漢朝的信息傳播速度和知識傳播效率,這是不可能的,諸葛瑾自己都得系統培訓呢。

  諸葛瑾也就務實地問:“你打算找何人參詳?”

  陸議倒也實在:“在下想與家叔(陸績)參詳,家叔雖然年少我四歲,但從小對天文歷數確實天賦異稟,有他教我,或許能學得更快。”

  諸葛瑾也不介意多個人才,他是沒想到陸績居然十五歲就能懂這個,哪怕將來其他學問都是腐儒之學,那也夠用了。這種人正該好好引導,讓他知道一心專研歷數天文也是可以報國的。

  見諸葛瑾點頭,陸議、周瑜等人也都被其胸襟所感,幾人一邊參詳,一邊感嘆:

  “使君能作此卷,實在是學究天人,我輩哪怕苦學一輩子,也只是見其皮毛,望塵莫及了。”

  這次諸葛瑾倒是沒有裝逼,他選擇了實話實說:“這幾個密卷,以及上面示範的星圖、星表,倒不是我所作。我只是提供了原理思路,具體是阿亮幫我做的。”

  開玩笑,諸葛瑾前世也就是個教書的,哪怕再金牌,他也只懂理論原理,要說實操實踐能力,那是八個諸葛瑾捆一塊兒也不如諸葛亮的。

  諸葛亮歷史上就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什麼都略懂,如今得了諸葛瑾的系統性理論指點,再去親自實踐,自然是事半功倍。

  要說天文地理方面的精進,這一世的諸葛亮,二十二歲所能達到的高度,估計已經超越歷史上不惑之年了,這也是本時空的諸葛亮成長最快的領域,因為這些東西對數學和物理基礎的要求最高,有大哥幫他開掛,自然是一飛沖天。

  魯肅周瑜聽說原來這些東西是去年諸葛亮抽空幫他大哥搞的,頓時愈發歎服。諸葛亮怎麼說也比大哥年輕了五歲多呢,二十出頭就有這實力,果然當年傳說中的“十倍之才”,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