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詞 作品

第36章 桌上談兵

 許多將軍身邊的謀士軍師,只需要稍稍分析,便能給戰事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更何況趙寒這番話,方法不僅巧妙可用,更算是手把手教懷安怎麼做了。

 “先生所言,懷安必定一字不落,飛鴿傳於家父手中,多謝先生教誨之恩。”說完,懷安趕緊命人找來信鴿。

 “若我軍大勝吐蕃,家父必定上書吾皇,為先生請功封爵。”吩咐完事情,懷安又說道。

 “將軍謬讚,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若是天下各族百姓能和諧共處,才為天下之大計。”趙寒情到深處,表露出惋惜之情。

 前世,趙寒所處的國家實現了真正的多民族融合統一,還專門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整體氛圍欣欣向榮。

 “各族百姓和諧共處?”

 李雪第一次聽到這種思維,好奇又難以理解。

 大瑞有幾個民族附屬國,但也是上下級明確的關係,附屬國需要每年向大瑞進貢,一切政治經濟命脈全都掌握在大瑞手中。

 附屬國百姓的地位和大瑞比起來,天生就低幾個等級,普通百姓甚至連大瑞的家奴還不如,以至於許多附屬國隱隱有反抗的意圖。

 這種現狀,又談何和諧共處呢?

 這不怪李雪,在場的所有人都對趙寒的這一思想難以理解,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圍。

 他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維固化,從骨子裡不認同周邊各民族。

 不像趙寒前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已經是形容其他人種了。

 看來,這個時代還有許多東西需要進步,趙寒無能為力,只能期待社會快點進步。

 “先生的兵法造詣可謂深厚,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令人受益匪淺,若是先生領兵,我大瑞必將所向披靡。”懷安想不通民族和諧統一的話題,卻覺得這番言論驚為天人,兵中奇詭,聞所未聞。

 看來,趙寒不只是個會寫詩的書生。

 和趙寒相處多了,李雪越更覺得他非凡人,平時看起來不太著調,但這個人總能出乎她的意料。

 “領不了,將軍切莫吹捧,也切勿給我請功,一時興起之話,明日就忘了。待我給將軍做好連弩,便回我的村子做點小生意,快樂度日咯。”

 趙寒想起懷安要給自己請功,心中後怕不已。

 他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自己還沒多少底蘊,連個土匪都能殺自己個出其不意,又怎麼敢再高調呢?

 可這次柴湖縣城一行,已經很高調了,趕緊做完連弩,回河源村建自己的別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