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詞 作品

第73章 懷安的信

 吳家軍出現這種情況,想必也是行軍過快導致。

 所以辦法就是減緩行軍速度,慢慢適應環境,才能在交戰時穩住陣腳。

 此外,針對嚴重的高原反應者,可以通過蒸汽療法來加入氧氣攝入來治療。大概類似於蒸桑拿,只不過整體溫度沒有蒸桑拿那麼高。

 第二個問題是勞動力短缺。

 吳家軍神勇,儘管出征時吳士雄帶了五萬精銳,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他先帶兩萬火速趕往大慶邊境,這便導致在修築戰鬥工事例如陷馬坑時,兵將短缺,根本調撥不及。

 人力永遠是限制發展的第一因素,這點在任何朝代都得充分證明。

 趙寒也一時為難。

 “看來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真是通透至極啊?”趙寒為難間,想到了這句話。

 等等!

 人多力量大?

 趙寒由這句話,想到了前世歷史上的一個偉人。

 正是他提出的口號。

 要說哪裡人最多最好,那必然是當地的民眾。

 這位偉人也正是通過與群眾建立深厚情誼,充分調動各地百姓參與到革命戰爭中來,才得以建立前世那般繁榮富強的社會。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趙寒有了眉目。

 他在信中告訴懷安,可以通過調動大慶當地的民眾,譬如家奴群體。

 大慶是邊陲之地,受大瑞發配邊疆這一政策的影響,大慶境內有許多被髮配至此的家奴群體。

 他反覆強調,一國對外,應完全摒棄等級觀念,充分調動起每一個有大瑞血脈的人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

 唯有團結,才是取勝之道!

 第三個問題戰線時長問題。

 大慶與吐蕃交界處隸屬極寒之地,吳士雄採取的是以逸待勞的辦法,駐軍守城,等雪期到來、吐蕃軍失去耐心發起進攻時,再進行禦敵抗爭。

 這個辦法的弊端在於戰線拉長,所需的軍費物資消耗必然巨大,想到趙寒也算個生意人,懷安讓趙寒為此想想辦法。

 趙寒骨子裡絕對有戰鬥的基因,他認為吳士雄的辦法雖穩妥,但絕不是最佳。

 戰線拉長消耗巨大且對軍隊士氣有所打擊不說,就算贏了,對大慶迴歸也沒多少幫助。

 讓大慶人感覺窩窩囊囊就打贏了吐蕃,毫無大國風範,人家還回歸幹嘛。

 趙寒的意思是儘快適應環境氣候,時機成熟時,可用連弩的優勢主動出擊,殺個措手不及。

 吐蕃自大,自然也能猜想到吳家軍以逸待勞的辦法,肯定會早做準備。

 若反其道而行之,殺他個不留神,效果反而更好。

 說著,趙寒更是提及了游擊戰以及前世兵法上記載過的著名兵法陣型,以供吳家軍參考。

 趙寒寫完回信時,已是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