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69 章 人死債消

第69章




整個七月,蕭君澤的心思都放在了修築運河之事上。




挖一條寬二十米,適宜通航的水深在兩米到三米左右的運河,按一期六百公里的河道長度算,需要挖出兩千四百多萬立方的泥土。




一個健康的工人,可持續的挖土,因為河泥屬於是軟土,不需要廢太大力氣就能挖出,所以一天能挖五立方米左右,就算是沒有偷懶了——中途還要給工人休息和喝水的時間。




如果直接用數學來算,兩萬人的隊伍,每人需要工作1400天,也就是三年多,加上冬季泥土封凍,要三個月年假,按理來說,四年就可以挖完。




如果是體力特別好的壯小夥,一天挖十方也不在話下,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人和人的差異有時就是這麼大。




而兩萬人只是一期工人,如果後續人多了,變成四萬、六萬,甚至十萬,速度就會更快,當然,消耗也要暴漲。




蕭君澤帶了三百多個成績好、考核優異的學生,來到河灘上,讓他們來記錄。




每天挖土標準是五方,扣除之後,多出來的,就是績效獎。




多挖一方土,換成積分,記錄在這些學生筆下。




這些積分能換成鹽、毛巾、休息時間、肉食等物,當然,也可以積著,等年底一起結算。




蕭君澤說的年底是十一月,因為北方河水十一月就封凍,土地堅硬如冰,那個時候,別說幹活,不凍死都是好的,所以到時就要放假,等到來年二月,河水解凍,萬物回春,就是繼續幹活的時候。




這些學生們於是便每人帶著一個小隊,每人都統計著工人的勞動所得,他們手拿著朱印,每人挖了一筐土送上來,便按一個紅指印,每天結算。




斛律明月一開始不明白為何要這樣弄,不過隨後他發現,挖泥的進度在實行這樣的條例後,肉眼可見地快起來。




蕭君澤還創立了對賬制度。




每天挖出的泥土,在堆積在岸基上,也會清點,到了晚上,大家會一起對賬,避免出現虛假計件。




他大方地給這些青澀的學生們開了工資,每天都有一斗米——這年代錢幣太少,俸祿都是用糧食折算的。




……




然後,這些青澀的學生們便見識到這世界的獠牙——挖河的民夫們並不是溫順純樸的好人,他們衝動、兇狠,當發現這些小年青捏著自己的利益後,各種威脅、討好、欺騙、壓迫等事情,便紛沓而至。




一天下來,許多性情柔軟的少年們便嚶嚶著回來哭訴,說自己幹不了這事。




蕭君澤也不勉強,只是把一些表現得十分優秀的學生記錄下來。




斛律明月和崔曜都算能人,前者鎮壓得住這些草原人,後者依靠著蕭君澤的在元勰那的關係,也能處理得大差不差……只要不出人命,最多就是把不需要的人趕出去嘛。




蕭君澤這社會實踐課一上,就是一個多月。




在上課一




個月後,他讓這些學生尋一下民夫裡的的繼任者,挑一個隊長,出來管理隊伍秩序,記錄土方。




畢竟,這些學生也不能一直放在這裡,他的工坊還是需要的,而且,後邊還有其它的河工隊伍。




崔曜和斛律明月兩人都做得不錯,蕭君澤準備延長他們的實踐課時長,做到十一月,把民夫們過年時的工資結算後再回來過年。




兩個少年都十分不捨,但也知道山長給他們的任務十分重大,只能同意。




……




就在學生們打起精神,準備做好交接準備時,朝廷裡出了一件大事。




收到消息後,還在白溝邊視察進度的元勰幾乎是立刻就拋下手中事,給君澤交代了事情後,便快馬加鞭地趕回了洛陽。




太子欲逃回平城,讓人阻止了。




蕭君澤倒是沒有驚訝。




上個月,皇帝廢掉馮皇后之後,他就已經感覺到山雨欲來,所以果斷出門,懶得捲到這些事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