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119 章 我來當星星

清晨,蕭君澤拿自制的尺子給自己量了量身高,發現又長了兩公分,達到一百七十公分。




在這個男性平均身高一米六的年代,他已經達到標準水平。




但,能長高還是要再努力一點的,所以,蕭君澤每天早晚,都雷打不動地要加一杯奶製品。




崔曜知道後,把自家弟弟這些年在去奶腥味的成果全數打劫,細細地分了品類、做法,還每天壓榨十歲弟弟,讓他天不亮就起來做奶茶,又天不亮地給君澤送過去——當然不是直接送奶茶,而是趁著每天難得的私人時間,和君澤共進早餐,順便討論一個將來的局勢發展,為以後做準備。




同時,他還要模仿君澤的聲音和語氣,以便於在君澤出門時,戴著面具幫他做未曠工證明。




是的,從巡視回來後,蕭君澤已經開始戴著面具上班了,雖然惹來一番討論,但君刺史做出的驚人之舉太多,相較之下,戴個面具屬於個人愛好,至少大家從沒發出過會被人聽到的意見。




……




九月初,襄陽城外的魚梁洲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蘆葦被收割,洲上最顯眼的建築,便是一處高有四層的露天船塢,船塢中擺放著龍骨、船板,無數船匠如螞蟻一般忙碌。




這時,船塢的大門打開,一名渾身散發書卷氣的秀美少年,驅趕著馬車進入船塢。




頓時,周圍的工頭們面帶欣喜,搓著手,如喪屍一樣烏壓壓地圍上來。




池硯舟指揮著自己手下的學生,將馬車上的零件搬出來,然後便在工棚裡,把各種木臺、鐵齒輪、圓鋸、連結杆,踏板之類的玩意,挨個擺好,拼接成五個木工臺。




新的工作臺用行星齒輪連接著一個轉盤,只要用牛馬轉動轉盤,齒輪和傳動鏈條便會將動力傳動到圓鋸上,鋸木效率大大提高不說,還能及時校準,降低廢品率。




只演示一次,在場船匠們便紅了眼睛,這種鋸木極快、出板平整、浪費極少的神器,真的是他們能使用的麼?




鋸一片木板,不是應該滿頭大汗許久,胳膊痠痛,還要多做效正,認真打磨麼?




怎麼能這麼容易,這麼快就得到這麼漂亮的板子?




一瞬間,這五個桌臺便成為了船匠們的心頭寶,為了爭奪這個五個臺寶貝,他們大打出手,上演了全武行,最後約定按月輪換。




池硯舟看事情差不多結束,便婉拒了船塢主官熱情地留飯請求,淡定離開。




他帶著手下的學生們回到了學校,獎勵了他們一下午的休息時間。




但他卻沒有出門,而是坐在桌上,翻看著另外幾張圖紙。




木材加工中心的圓鋸桌臺是師父出的圖紙,是師父給他的圖紙時,最簡單的一張,就算這樣,他帶手下出實物的攻堅了大半年,才弄出這一點成果。




但他手上這幾張,就不一樣了。




圖紙是非常細緻的,每一份圖紙上,要求是把一根長鐵片,燒紅後,放在長長的凹形槽裡,




用圓錘捶打彎曲(),




(),




使其接口處閉合,然後外邊還要再包一塊厚鐵片,再敲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