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305 章 交心

時間轉瞬。




從正月過後,北方的青州開始有了不穩定的跡象。




蕭君澤一步一個腳印,把北方穩穩吃下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這世上的事情,有時並不會按著想法來,就比如緩慢蠶食這事,如今的人,壽命並不長遠,在襄陽境內,更是有無數因為學習的人數的擴張,而想要“進步”的人。




自襄陽書院建立以來,從一開始的數百名學子,到後來的每年穩定產出上萬學子,雖然有各地的工坊、商隊、私塾等工作吸納就業,可是,在千年來人們的潛移默化之下,做再大的商業,也比不過學得文武藝,賣予帝王家。




簡單地說,考編這行,永遠是最火熱的。




但每年開放的吏治編制就那麼多,讓很多人還是會被擠下來,於是,一些實在卷不過的人,便開始其它的想法。




想要進入襄陽朝廷,考吏只是最方便的一種辦法,也不是沒有其它辦法可以進入其中。




最簡單的,就是其它勢力的主動投奔,哪怕官職會猛降幾階,但卻是真的會安排,該晉升也是真的晉升。




於是,很多人便想著另闢蹊徑,比如,在青州、河北等地,主動招募鄉勇,征伐土地,然後在合適的機會投奔襄陽,又或者去其它勢力裡當個內應,及時給襄陽傳遞消息,又或者在需要的時候,打開城門等等。




至於其它道路,比如北魏過來避難的官員酈道元,就憑這些年在襄陽潛心編撰以前手稿,寫出一本《水經注》,其中不但記載了山川水勢,還在根據這些地質條件,將其中的關隘、河川、渡口、橋樑、倉儲紛紛進行描述,指出地勢條件也是戰鬥勝利的關鍵,指出了“關依人而固”的守城的觀點,引發激烈討論。




隨後便被崔曜任命為水部官員,派去勘察荊州、襄陽周圍水勢該如何興建新的荊江堤壩,從而緩解水患,開墾出更多的良田。




還有一個年輕人,花費了十餘年的時間,挑選出更容易在北方種植的棉花,還總結出棉花打頂利於結桃增產的種植技巧,成為賈思勰逐漸衰老之後,繼任呼聲最高的農部官員。




更別說器械院了,有人在測試改進九年後,做出瞭如今校正係數最高的膛床,將槍管的生產的良品合格率一把推到了百分之七十二,成為各軍中炙手可熱的座上賓客。




就是這些人物的成就,也不是普通人做得了的。




相比之下,去青州搞點事情,就顯得非常容易了,尤其是青州本地的寒門士族小鄉豪們並不畏懼襄陽的“人均土地超過一定限額便低價徵收”的政策,早就看不慣從河北過來,鳩佔鵲巢的河北刑氏家族,也十分想要進步,於是,便開始紛紛與襄陽的各種進步青年們合作起來。




一時間,青州各地風起雲湧,刑氏本就是外地人領著河北那些逃離六鎮叛軍而漂泊過來的流民建立起的小政權,這幾年在青州也並不得民心,於是,在一個無星無月的夜裡,刑氏濟南的家宅中遭到了一夥賊人的襲擊,對方不但殺人,還




放火,一番大戰下來,刑氏雖然擊退了惡賊,卻也損失慘重,刑氏家主更是被燒了半張臉,昏迷發燒,一時間,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