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七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

  在當初最早跟隨他的一眾元從大臣中,有很多人已經不在了,例如簡雍、孫乾、關羽等人。

  而相比於關羽,簡雍與孫乾的下場是十分悲慘的,因為他們在死了之後,沒有家屬為他們送終。

  他們還存活在世的的家屬現正在鄴城關押著。

  人死而無親人送終,這是世上最悲傷的一件事了。

  當初簡雍與孫乾死的時候,劉備感覺最對不起他們的,也正是這件事。

  而不單單是簡雍與孫乾二位元從大臣,其他元從大臣也都或多或少有著這種遭遇。

  這對重情義的劉備來說,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從感性方面來說,曹丕拿出的這個籌碼就已經讓劉備十分意動。

  當然身為帝王的劉備,當然不會單單從感性方面思考問題。

  在這封信中,曹丕還說明了一個讓身為帝王的劉備頗為意動的原因。

  “名為元從,實為宗親。宗親維國,古今定理。”

  曹丕為何會那麼肯定劉備一定會與他做交易呢?

  他的底氣就是來源於這句話。

  曹丕或許沒有很好的韜略,他的心胸也並不寬大,但他的政治智慧定然不低。

  他與劉備同為帝王,都深知宗親對於一個王朝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所以哪怕曹丕本人頗為忌憚宗親,但是對於他信任的宗親,他可是一向不吝嗇賦予大權的。

  宗親是穩定國朝的重要屏障。

  而劉備建立的大漢與曹魏相比,卻有著一個很大的不足。

  雖然天下間的漢室宗親是很多的,但是劉備的身邊幾乎沒有什麼本族的宗親。

  在劉備建立的大漢未統一天下前,那些散佈在天下的漢室宗親是靠不住的,例如劉曄、劉放甚至劉巴。

  這就讓劉備所建立的大漢,缺少了一塊很重要的基石。

  缺少堅定維護統治的宗親勢力會有多危險,歷史上的種種事例都已經證明。

  身為帝王的劉備,不可能不知道這點。

  而以季漢的具體國情來論斷,劉備身邊是有一股勢力類似於他的宗親,一直從旁堅定的守護著他的大業,那便是他的元從大臣。

  所以劉備在勢力有所發展後,一直不遺餘力的讓各位元從大臣佔據要職,甚至他一直苦心提拔培養糜暘也是出於這點原因。

  只是這並不是長久之法,因為諸位元從大臣的族人並未在他們身邊。

  沒有族人在身邊,元從大臣就等於沒有家族在背後支撐著他們。

  這樣縱算一兩代之內,元從系大臣中會有麒麟兒出現撐起大局。

  但長久下去,元從系的大臣政治份額一定會被荊州、益州系的大臣不斷奪取,從而導致這股勢力消散在劉備建立的大漢之中。

  歷史上季漢勢力中的元從系勢力迅速衰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這個。

  到了那一刻,什麼事就都有可能發生了。

  例如歷史上的北地王哭宗廟事件,那時要是元從系大臣還在朝野間掌握權力的話,該哭的一定是譙周等人。

  或許劉備不知道歷史上他孫子的無奈,但有著非凡政治智慧的他,當然明白將一眾元從系大臣的族人收回的好處。

  只要他們的上百族人迴歸,那他就可以利用帝王的權力,讓他們與荊州、益州系的大臣的女眷聯姻,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一股元從系家族勢力。

  而再隨著張飛、糜暘等人地位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家族一定會慢慢興盛起來。

  到時候元從系的最大一塊短板將被補足,大漢朝野間的政治勢力亦可以形成元從、荊州、益州三派鼎足而立,互相制衡的局面。

  甚至因為糜暘的存在,元從系將來會漸漸凌駕於荊州系、益州系的政治勢力之上,繼續守護著他的後代,守護著他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

  這種誘惑,的確是劉備所不能抗拒的。

  因為這事關大漢的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