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與痛苦 作品

54 棋為人

  ……

  那一夜,也不知道男人和老師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只知道,棍子終究沒有落下,學堂旁邊也多了一間簡易草屋。

  男人開始履行承諾,去教導著孩子們如何下好象棋。

  但象棋可要比學習還要枯燥,它不僅要背要記棋譜,更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

  這花費的時間或許要比寒窗苦讀十二年還要漫長。

  很多孩子在剛開始時都感覺到堅持不下去,他們都下意識認為男人是故意這樣拖拖拉拉的。因為他們在報紙上在鎮上人口中聽說,象棋只要弄懂規則,會算,會一些小套路,就能成為職業棋手大殺四方。

  就像那個曾經的天才一樣。

  這種抗拒心裡,也讓不少村裡的老人背後戳著男人的脊樑骨說他根本不厚道。

  但最後也沒人選擇退出,因為男人的學費實在太廉價,甚至廉價到連一個雞蛋都不如。

  歲月匆匆,一晃一年過去,學棋的孩子越來越多,慢慢從原來的十幾個變成了現在的三十多個。

  這些孩子們學棋一年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更加憧憬外面的世界。

  因為男人總是在教棋的時候,用他笨拙的語言描繪大城市的美好,他也會在教棋的時候,把每個孩子的名字刻在象棋棋盤裡的那一個個小格子裡。

  或許,也就是因為看到了自己名字,那些孩子們才會在憧憬之餘,多了一分念想。

  那分念想就是讓自己的名字終有一天出現在報紙以及電視之上。

  這分念想也讓這些孩子認識到其實讀書也是有用的。

  至少,在他們有朝一日被媒體採訪時,他們能夠寫對自己的名字,也能寫對家人的名字。

  慢慢的,男人的學費從三天漲到了五天,只不過,就算漲了學費,孩子們也沒有任何怨言。

  畢竟,他們現在至少有一個名為“夢想”的支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