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46章 沒良心炮

  是以,淬火之後,鐵器的一邊是堅硬的鋼口,而覆蓋黃泥的一側,則是熟鐵。

  這樣做出來的武器,既有精鋼的鋒利度,能夠輕鬆的割破敵人身體,又有熟鐵的韌性,能夠擋住砍斷骨頭給武器帶來的損傷。

  這些小技巧,鐵匠們早就摸透了。

  刀槍劍棍,對於燕趙大地的鐵匠來說,那是信手拈來——

  原因無他,這裡的漢子太尚武了。

  滄州更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

  他們平素打慣了武器,自然熟能生巧了。

  他們自認任何兵器都能信手拈來,看到皇帝的圖紙,卻愣住了。

  朱由檢讓人鍛造的東西,很奇怪!

  這是一個個由鐵皮捲起來的鐵桶,比水桶稍小,比人頭又大了許多。

  就像是做木桶那樣,還給裝了底。

  然後用四個大小依次稍微有點差別的鐵桶,重疊起來,燒紅之後,再次鍛打在一起。

  那模樣,當真是與木桶毫無兩樣。

  只是厚了很多……

  稍微揣摩了一會,匠人們就懂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活。

  雖然鐵質水桶沒什麼人願意做,但鐵匠們對此也不手生。

  唯一的難度,就是皇帝對水桶的內壁,要求高了很多,必須要做到光滑如鏡……

  這些要求,雖然奇怪,但是卻難不倒明朝鐵匠。

  像磨鳥銃那樣,打磨一遍就成!

  不是難事。

  甚至要比洞口只有大拇指粗的鳥銃,好磨多了!

  ……

  明朝定製:天下匠戶每三個月,都要抽調一批北上京師,輪流充入軍器局和兵仗局,給軍隊打製武器。

  等到嘉靖朝以後,戰事逐漸頻繁,工部貪汙也越來越嚴重。

  於是,除了內廷掌管的兵仗局外,軍器局實質上已經淪為了樣品性武器製造場所。

  具體的火器製造,已經下發到各地衛所、軍鎮。

  由地方向工部要錢,抽調匠戶,軍鎮自行製造武器。

  製作出來的火器,大體上由外派太監統一掌管。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時期邊軍火器的質量,要比中央工部製造出來的質量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