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223章 帝師家族彭而述

  而王姓,鄧州境內王姓多為兩支,其一為元朝北遁後,遺留下來的蒙古後人,隱居在九重一帶。

  而另一支,便是王堅家族繁衍而來。

  彭橋鎮,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就叫做王家鎮。

  然而,王堅畢竟是前前朝大將,幾百年的變遷,王家在當地,早已沒了威信。

  明朝時,王堅故鄉這裡,出了一個大姓井家,雖然沒有混到官場上,卻也作為鄉賢,數度擔任鄉老,輔佐縣衙管理百姓。

  於是,井家鎮就代替了原本的王家鎮,成為了當地的地名。

  明中期之後,井家逐漸衰敗,在官府勢力不彰。

  此時崛起的乃是彭家。

  這彭家,三十年前還是一個小戶人家。

  彭家人丁不多,搬來彭橋至今,不過才四代人,供養一個彭而述脫產讀書,實在是無能為力。

  因為特殊的士紳免稅制度,使得像彭而述這樣的貧困讀書人,深得士林的喜愛。

  當地富戶井家,在彭而述考中童生之後,便承擔了他的讀書花銷。

  (也正因為這樣,現今當地還有人說彭、井是一家。)

  1633年,28歲的彭而述考中了秀才,成為整個南陽境內的名人。

  ……

  (有人說秀才就是初中生,簡直要笑掉大牙。

  每個縣錄取的秀才名額,在20名上下浮動。

  每年全國新晉秀才,在兩萬人左右。

  顧炎武說:‘明末秀才以上者,每個縣以300人計算,總數量不會少於50萬人’。

  也就是說,士紳這個群體的總數,也就50萬多一些,絕對不會超過百萬。

  咱們就不說初中生了,大學生有多少呢?

  不說全國,單單武漢一個市,在校大學生超過了100萬人!

  21年人普,全國大學生以上者,總數在2.2億以上。

  秀才相當於初中生?

  與秀才這個數量最接近的是——博士生,每年錄取7.5萬人左右。

  從政治地位、考取難度、福利待遇等綜合考量,秀才的含金量,最低應該等同於博士了。

  至於舉人,一旦做官,起步就相當於副市副縣,最起碼也相當於政法的博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