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邊城 作品

第兩百零一章 吳三桂兵敗

吳三桂逃了,就像是來時一樣,出現的突兀,逃走時也是非常的快速。

戰鬥從開始到結果,也就是半個小時左右不到,戰場之上卻是扔下了不少的戰馬,還有很多關寧鐵騎的屍體。

半個小時不到,還是以偷襲的方式出現,但最終的結果,關寧鐵騎卻是戰死了五千人。反觀被他們突襲的清軍,怕是隻有幾百人的傷亡而已。

帶著痛苦與失望,吳三桂一路不敢停的逃回了山海關,跟著就是閉關不出。

倒是代善,不急不緩的下令打掃戰場,未用多久,大軍繼續前進,絲毫沒有因為被人突襲了而有什麼變化,更沒有因為打了一場勝仗,而有任何的驕傲之意。

這些年來,建奴從弱小到強大,這樣的勝仗不知道打了多少,但大明因為人口眾多,底蘊強大,依然還是屹立不倒。包括代善這一代人,都並不認為憑他們就可以滅掉大明,或許繼續努力下去,他們的下一代,或是下下一代才有滅了大明的希望。

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想法。而像是歷史之中,崇禎突然上吊而亡,跟著吳三桂獻關投降,這一切的一切都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以至於真得了江山的那一刻,他們還有些不敢相信呢。

可是現在,朱常武的到來,讓他們繼續保持著謙虛的狀態。至少沒有馬上就可以亡了大明的野心和信心。

再說吳三桂,一回到山海關,便馬上寫了一封請罪摺子,派人送入京師。之後的他就去找了監紀同知童逵行,表示這一仗之所以失敗了,完全是因為有人洩露了消息,希望他可以馬上派人好好查一查。

童逵行自然是滿口答應著,然後派人做樣子查了一查了事。

在他看來,洩密之人的確可恨,但關他屁事?

真查到了,你說是查辦還是不查辦吧?

但凡是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哪一個不是位高權重?

哪一個身後沒有人?

他把人家給辦了,那豈不是要得罪一票人?

像是這樣出力不討好的活計,誰願意幹誰幹,反正他是不會去做的。

吳三桂打了敗仗,薊遼總督王永吉是有些不滿的,但考慮到接下來守山海關還需要吳三桂來做。加之這些年來,打得敗仗多了去了,這一次不過就是戰死了五千騎,但不是還殺了清軍幾百人嗎?

相比之下,也算是有些成績,那還有什麼可責怪的?

這就是大明當時臣子們的真實寫照。

失敗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已經習以為常。只要死的不是自己,他們就不會太過關心。

如此沒有鬥志,甚至以如此平常心看待失敗,當臣子都是這樣的人時,大明焉能不會落敗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