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嬴政 作品

第040章 李斯:你蒙恬來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吧?

  “李相,這光讓大公子去,未必對李相是最為有利的,且,陛下對李相可能不滿,難道對別人,不也是如此嗎?”

  蒙恬笑道,“淳于越,名為大儒,實為儒賊!若那天殺的老頑固淳于越也能去,在陛下面前,被人駁斥的體無完膚,這,豈不是既對陛下有利,也對李相有利,更對大公子有利嗎?此事,利乎,害乎,可行乎,還望李相三思!”

  嘶?

  聽到蒙恬的話,李斯不禁一怔。

  哦,搞了半天你是想讓我勸諫陛下,不但讓大公子去,還要讓那個老頭淳于越去?

  李斯算是明白了,這其實才是蒙恬此行的目的啊。

  而且,蒙恬如此說,那也是因為,他自己不想獨自承擔勸諫陛下同意此事的壓力。

  而為何如此做?https:/

  李斯心裡嘀咕,怕是五分可能是大公子扶蘇堅持的,五分可能,乃是蒙恬自己也想這麼做?

  當然,不管如何,李斯對淳于越,那肯定是針尖對麥芒,兩個人是老辯門仇家了!

  當初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之後,整個大秦的朝廷上,關於是否要立分制而吵得不可開交。

  當時的儒生,因為大秦朝廷的戰略需要,而被正大光明的請到了咸陽,在大秦的朝廷上擔任了不少的官職。

  儒生們,還有老秦貴族們,紛紛堅持要實行分封制。

  實行分封好啊,實行分封,朝廷能不用自己的人麼?

  如此一來,中央貴族們自然就有更多掌控天下從中央到地方富貴的機會。

  而對於儒生們來說,認定分封為國策之一,自然能提高儒生們這些身為策劃者的地位和威望,有助於儒道真正成為大秦的國策,而且,實行分封,借一步恢復周禮,則儒道更可興也。

  畢竟,所謂儒道,其實就是光復周禮。

  所以,當時的老秦權貴和儒生們竟然連起手來,一起勸諫始皇帝實行分封制。

  為首的兩人,其中一人,就是淳于越。

  另一個,是當時的丞相王綰。

  而嬴政心裡,其實是並不甘願實行分封的。

  但是,他又不好明說。

  於是,關門,放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