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寧為百夫長

“這位公子,你不介意我們耽誤你點時間吧?”

“大家都誠心求問呀。”

“就是啊!”

“公子莫要吝嗇嘛。”

眾人開始對衛寧起鬨。

衛寧認真的看著對方,他依舊在抓著自己的手,他的力道很大,不像是讀書人。

衛寧想了想,道:“詩可以嗎?”

“自然可以,公子請。”那公子似笑非笑的看著衛寧。

漢朝並不是只有辭賦,也有詩歌。

漢朝的詩歌在《詩經》、《楚辭》和秦、漢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致經歷了從民間歌謠到文人創作、從樂府歌辭到文人徒詩即“古詩”、從四言體到五言體、從騷體到七言體、從敘事詩到抒情詩的發展過程。

到漢武帝初期,正式建立樂府官署。

秦子榆盯著衛寧,用眼神告訴他不要如此。

這群人很明顯是要看你笑話。

她知道衛寧的身世底細,到現在還不認識字,更別提做詩,漢詩才剛規範,講道理,詩的難度在漢朝人看來,普遍是要高於辭賦。

衛寧讀懂了秦子榆的眼神,他微微頷首點頭,示意秦子榆他自己心裡有分寸。

周圍十餘名踏青的讀書人都在看著衛寧。

衛寧開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頓了頓,衛寧繼續開口: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他看了一眼周圍的讀書人,搖了搖頭,極其諷刺的道:“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當他將從軍行說完,周圍忽然安靜了下來。

安靜。

落針可聞!

秦子榆驚愕的看著衛寧,一時間有些呆若木雞。

他不是才學認字?

這天下還真有人不會走,就開始學跑了?

他一出手就挑戰最有難度的漢詩。

這也就罷了,關鍵一出口就是五言絕句啊!

短短四十個字,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

如此豐富的內容,卻只用了四十個字全部融合。

沒有任何囉嗦贅婿的描寫,每一段場景都在雀躍一般遞進。

秦子榆從沒有想過,詩能這麼寫,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漢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