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劍士 作品

第九十二章 巡查

馬謖和李嚴的衝突,隨著這一次對峙一下子公開化了。

馬謖極為鄙夷李嚴,現在更是痛恨他膽大妄為的貪腐。而李嚴則看不起馬謖,覺得他就是荊州派的一個馬前卒而已。

雙方的衝突從一開始就是不可調和的。馬謖不可能容忍李嚴這樣光明正大的貪汙,而李嚴也受不了馬謖這樣直來直去的鬧事。

這裡不得不提及蜀漢內部,一個非常嚴重的派系問題。

雖然諸葛亮活著的時候,蜀漢政局看上去非常穩定,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北伐。但事實上那是諸葛亮會調和,否則蜀漢早就炸了。

這個僅有一州之地的小國內部派系非常複雜,爭鬥也是極為尖銳。

根據籍貫,他們可以分為荊州派,東州派以及本土派。

本土派不用多說,他們是益州土生土長的士族豪強,在基層擁有著很強的力量。

東州派則是當年劉焉帶來的中原士族,有兗州人有淮南人,他們的領袖就是李嚴。

最後便是荊州派,這一批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老臣。這是現階段權力最大的派系,但也是人才最少的一個派系。

當然這也沒啥辦法,自從荊州被東吳奪走之後荊州派就失去了後援。而劉備的夷陵之戰也讓荊州派人才死傷過半,剩下的也沒多少了。

這三大派系的爭鬥還是尖銳的,不同派系有不同派系的訴求。

其中東州派和荊州派都是強烈支持北伐的,益州畢竟不是他們根深蒂固的地盤。這兩派想一直執掌大權,就不能財政大權和地方管理全依賴本土。

而本土派就相對躺平了,要不是沒權力他們也想像江東士族那樣躺平的。

如果蜀國地盤大,蛋糕大三家還不至於吵起來。但是現在攏共就這一州之地,蛋糕就這麼小還得大部分用來北伐,矛盾不尖銳才怪了。

之所以三派矛盾尖銳但依然沒打起來,主要還是執掌大權的是諸葛亮。

諸葛丞相雖然是跟著荊州來的,但他並不屬於三個派系。對三派系的人都是一碗水端平,對事不對人。在諸葛亮的主導下把有矛盾的人分開辦公,刑法政務自己負責,這才穩住了蜀中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