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劍士 作品

第五百七十八章 東征伊始

 之後的小半年時間,漢魏兩家皆不再動兵戈。

 馬謖引漢軍屯於高都,以河內為忠心為南下洛陽做準備。而曹魏則在司馬懿“西守東伐”的戰略下,在西面積極組織防禦,而他則親率兩萬魏軍出發征討遼東。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懿統率的這兩萬魏軍是他在渤海郡操練出來的。其中部分關鍵軍官,則是徵召的冀州與青州的士子。

 在這其中,就一個姓羊的年輕人,跟隨司馬懿出征遼東了。

 自此,除了南陽方向,郭淮依然在引兵與宛城漢軍相持之外,雙方基本停息了戰火。但即便如此,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寂靜罷了。

 只要等到季漢的糧秣到位,十萬漢軍隨時都可能從餚函古道之中殺出來。到時候,戰火可就真正意義上燒到關東了。

 到時候,可就不僅僅是一個河橋之戰那麼簡單了。

 不過,時間來到六月份的時候,馬謖接到了後方秦宓的書信。信中秦宓向馬謖彙報,他做要求的儒家經學統一註釋的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了。

 這其中弘農楊家功勞是巨大的,在楊準的一封書信下,硬生生給秦宓拉來了好幾個關東大儒。在一眾大儒的合作之下,秦宓原計劃還要三年才能完成的經學註解在半年多就結束了。

 當然,請注意,這裡是大儒合作而不是配合。在這其中,秦宓也做出了不小的讓步,不少註釋完全是按楊家的家學來的。

 這也是楊家為啥願意鼎力支持,即便是被馬謖告誡過也在所不辭。畢竟不是誰都和馬謖一樣絕不讓步的,混入其中跟秦宓談總比跟馬謖談好。

 對此,馬謖並沒有說什麼,最終還是默認了。最起碼事情完成了,而且有弘農楊氏對此的背書,註解普及還是會簡單很多的。

 不過,馬謖並不打算讓楊家這麼舒服的坐享其成。在沉吟一番之後,他寫了一封信給蔣琬,請他對楊家支持註解統一工作的努力進行獎賞。

 獎賞最好越厚重越好,封賞儀式也務必要做的人盡皆知。要讓全大漢的士子都知道,楊家在這方面出了大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