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從穿越85開始 作品

第361章 再訪浙大通信電子研究所


                 隨著改革小組工作的深入,高新區內的國營企業終於是等到了改革。

  截止十月底,已有31家企業徹底完成改革,正在進行的共16家,下崗倒閉的企業共15家,後兩月還有接近40多家準備改革。

  進度還算穩當,想要在下半年提前完成改革任務不太可能,估計在12月底或一月初勉強完成。

  目前倒閉的這15家企業中,有5家是包括員工和業務跟其他民營化的企業合併,真正倒閉下崗的共十家企業,涉及下崗員工2300多人。

  這是沈旭東都沒法避免的,實在是企業毫無競爭力,並且原有業務已經徹底做不下去。

  甚至某幾家廠前去改革時,已經停工了大半年,原有部分職工早已經在外面的民營企業工作,掙取家庭生計所需。

  沈旭東他們政府能夠做的也就是為這些工人實行工齡買斷,算是給予他們一筆補貼。

  對於還未再就業的職工,積極安置,鼓勵參與寧州市勞動市場的招聘會,積極參與下崗再就業。

  確有困難實在無法實現再就業的原國營企業職工,可以向管委會報備,由高新區管委會統一安排福利性質工作。

  這種工作的收入就比社會上大部分工作收入低的太多,並且申請的條件也相對較苛刻,主要是面對身體有殘疾的或者障礙的人員。

  其實對於目前的高新區來說,兩三千人的下崗還造成不了什麼影響,更不用提後世什麼下崗潮。

  這要是在原先的天門縣一次性下崗了兩千人,那才是真的大地震。

  高新區的企業招工缺口極大,尤其是本身企業屬性以製造業為主,在這種經濟飛速上升的年代,需要招工的企業是一天比一天多。

  只要是個智力正常,性格沒太大缺陷的,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哪怕是兩萬人下崗,也只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引起下崗潮。

  但以高新區目前的企業數量和發展程度,可能兩個月的招工下來,市場上就不剩多少人找不到工作。

  並且整個寧州市對於勞動力的吸引,已經不侷限於本市以及周邊地級市。

  開始虹吸全省的勞動力,甚至連附近的江右省,皖南省都有大批量的勞動力前往寧州市尋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