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五章 花之爭(三十七)

    這首詩很明顯是個男人寫的,男人寫豔詩才寫“骨肉”,蕭觀音寫的《迴心院詩》則寫的牙床、香枕這些有暗示意味的東西,那是給道宗看的,而《十香詩》是對“所有人”看的,這首詩將蕭皇后描述成了一個人人都可以想象成為其入幕之賓的女子,這是寫的蕭皇后還是北齊的胡皇后?

    遼道宗不懂這些,雖然他自己也寫詩詞歌賦,但他總歸是愛打獵、不辯忠奸的昏君,又可能是他氣過頭了,在將趙唯一屈打成招後,他不給蕭皇后解釋的機會就將其賜死,太子也果然失去了儲位。

    不過太子留了一個兒子,耶律乙辛想要斬草除根,這個少年幸而被忠僕所救,只是他和祖父一樣喜好遊獵,並沒有和漢宣帝一樣重新振興朝綱。

    天慶四年,女真起兵反遼,遼軍屢戰敗北,最後亡國,這個僥倖活下來的少年成了遼國的末代皇帝。

    可能那些人想和尼克談論香豔的內容吧,才出了這個考題,畢竟他們剛吃了一頓饕餮大餐。

    但是他們的眼神很清明。

    入口的食物,不論是鹹的、甜的、酸的、辣的、苦的,到了胃裡就混合在一起,變成了五味陳雜。

    酒喝多了,總會想吐,吐出來的珍饈味道可和吃進去的時候味道不一樣。

    然而這就是胃的真實想法,喝不了那麼多酒就該及時停止,酒喝多了也是要傷身的。這些客人在敬酒的時候覺得不勝酒力都直接拒絕了,並沒有因為較量而逼著自己喝。

    這些尊貴的客人還很持重,沒有在酒後亂了心智,騷擾彈琵琶的藝人,否則按照他們彈唱的民間故事裡的內容,該有俠客出現“路見不平”了。

    大蓄卦還有畜養德行,培養下一代,使之具有穩健、持重的品格。

    當著孩子的面,尼克覺得他們不會談論“兒童不宜”的內容,那麼他們想聽遊牧民族的野蠻?就算嘉慶皇帝不興文字獄了,那也是個危險的話題。

    所以他們究竟想聽尼克說什麼呢?

    可能是看尼克答不出來,出題人笑著說這個題目是他科舉時考的,因為屢試不中他放棄了科舉,轉頭做行商了,以後舉人要是高中了可要提攜。

    東道主也客氣得說“來日再來賞光”,他們表現得很有禮貌,卻沒有聊什麼真實內容。

    到該結束的時候了。

    尼克找了個藉口離開,感謝了東道主的款待,離開了會客廳。

    再說他也不喜歡那股煙的味道。

    臨出門的時候僕人給了尼克一盞燈籠,他還是弄不懂,為什麼不修路燈?但他還是接過了別人的好意,藉著這股光摸黑回醫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