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二百零六章 花之爭(四十八)

    乾隆二十四年,紀曉嵐在山西主持鄉試。

    當時有兩份合格的卷子,一個叫範學敷,另一個叫李騰蛟,範學敷48名,李騰蛟53名,但在紀昀寫草榜的時候忽然起了一陣風將蠟燭給吹滅了,他覺得此事離奇,因為換了別人的名字就沒事。

    後來他調查了一下,發現範學敷的卷子不見了,找了半天才在考官的衣箱裡發現。由此紀曉嵐有感而發,科舉功名命中自有定數,世人何必汲汲於功名富貴呢?

    尼克回到廣州後馬上就去了舉人所住的那個形同廢墟,並且還吊死過人的房子,然而裡面已經人去樓空了,只在書桌上留了一封信,信封上沒有署名。

    尼克將它給打開,信紙上的內容寫的是舉人已經去法性寺暫居,他會等到4月1日那天,如果尼克不去找他,他就會離開廣州,於是尼克立刻打聽法性寺在什麼地方。

    廣州法性寺位於廣州西北部,是禪宗六祖惠能受戒的地方。這座廟宇始創於東晉,唐朝的時候一度非常鼎盛,曾經作為譯經場。鑑真和尚去日本弘法後乘船回國,漂流到了這個地方,也在那裡駐錫過,因此寺內有很多唐式建築。及至明朝崇禎十五年才重修殿宇,保留了唐宋風格,不論是寺院規模還是佛教歷史都是嶺南之冠。

    要找這樣的禪院並不難,但是舉人的一個“同期”曾經在什剎海的寺院裡住過,他在那裡遇到了怪事,尼克本來以為舉人不會去寺院住的。

    在明朝末年,也就是崇禎年間,什剎海的和尚還不是現在這樣,根據劉侗《帝京景物略》的記載,當時的僧侶一人住一間房。

    一是因為佛寺有錢,朱元璋自己也是和尚,不僅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還大力推廣佛教,二是因為什剎海的寺觀很多,不差那點地方,三是因為佛教徒的一種特殊的修行方式。

    在印度部分地區依舊可以看到僅僅可以容一個人盤坐在裡面的小洞,這些都是給苦行僧禪定打坐時用的,他們修行的時候就鑽進去,跟佛像一樣擺蓮花坐式,彷彿自己也真的變成了一尊佛像,不論外面有什麼動靜都一動不動。

    見過那種石洞的人都知道里面有多壓抑,一般人堅持不了多久就受不了了,相對而言一人一間屋要舒服很多,僧人也可以在裡面抄寫經書或者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