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火生蓮花(上)

    她接觸過一些資料,宋朝和明朝曾經有過資本主義萌芽,這段時期都是重商主義,然而僅僅只是重商主義或許會讓工業發展,但僅憑這一點是不能培養出資本主義精神的。在新教分裂之前,宗教帶來的秩序與懲惡揚善有關,做好人好事上天堂,作惡人下地獄,出於對下地獄受苦的畏懼,人們購買贖罪券。

    也有人希望禱告,或者尋找其他方式獲得救贖,告解是七聖事之一,但是在新教教堂裡沒有告解亭,新教徒如果需要懺悔不需要通過神父,可以直接向上帝懺悔,教士只是“引導人”而非“中介”,所以在新教教堂中也就沒有必要設置了。

    省去了去教堂禱告的時間,人們可以將時間用在工作上,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生產和消費取代了禱告和救贖。馬丁路德認為“救贖”、“恩典”是不可以買賣的,信仰只能出自於純粹的虔誠。可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約伯記裡的約伯那麼虔誠還是被上帝和魔鬼當成賭注,不僅家破人亡還得了一身的病,神的公正和全能與他的自由在這裡出現矛盾了。

    一個人只是虔誠,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成了完全隨機的事,全看神的安排,他就是把人當成約伯那樣,人又能如何呢?

    這就逼著人找一套倫理觀,既然人不能通過任何方式主動努力被選中,那可不可以去找一些被選中的徵兆和跡象呢?

    有人認為既然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會讓他從事某種工作,這個工作就是他的天職,如果一個人埋首於他的天職,那麼就是被選中的徵兆。努力工作又不消費,這樣就會積累更多的錢成為資本,拿來擴大自己的工作,賺更多的錢,所以財富成為了一個人被救贖的證據。

    衛理會自認是新教的一支,但他們卻推行靈性復興和聖潔,所有人都可以靠著聖靈獲得救贖。他們拼命尋找任何有關恩典的跡象,萬聖節是為了紀念所有有名的和不知名的聖靈,不過小孩子則把它當成了鬼節過,打扮成各種各樣的鬼怪,挨家挨戶要糖吃。

    科學冰冷的理性讓人們希望有鬼魂存在,無論如何導致衛理會很受歡迎,很多幽靈的報道都和他們有關。

    威廉·科克的麻煩在於人們相信有鬼魂和巫術,如果是在法國這統統被稱為想象犯罪,法官甚至可能不會理會,比起找靈媒,他會調查威廉·科克有沒有因為從事投機,面臨破產的風險,所以才用某種費解的方式殺了妻子謀取她的遺產,目前還沒有人身保險,否則還會調查是否有騙保行為。

    威廉·科克和安妮的遺囑都是以對方受益的方式立的,這算是一種對賭協議——看誰先死。保險也是對賭的,如果一艘船出航,他們覺得安全,不買保險,那麼遇上了海難或者是海盜,全部由船主自己承擔。如果他買了保險,出事了保險公司賠,沒出事這筆保費就歸保險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