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夫計劃(上)

    儘管按照華盛頓所確定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美國儘量不直接介入歐洲的紛爭,可實際情況卻是有不少美國人因為過往的“恩怨”,加入了反法同盟或者法國軍隊裡。

    士兵不是坐在議會里的議員,他們往往會被上血債,又或者是為親人、朋友報仇。但這些都是個人行為,並不是以外交官的身份來說的。

    不過就像英愛合併時小威廉·皮特給愛爾蘭人給予了那麼多承諾,到了兌現的時候,國王一否決,他兌現不了承諾也只能辭職了事,可是整個局面已經定下來了。更何況美國總統想要對外開戰必須要經過國會同意,但是如果總統調動軍隊參與對外軍事行動不超過60天的話是不需要國會同意的。

    也就是說傑斐遜可以利用總統的權力調2000人的正規軍到歐洲呆60天,60天一到就跟灰姑娘一樣,趕在12點魔法消失之前離開,波拿巴難道要拿著他們離開時丟的“水晶鞋”上門去理論麼?

    他們沒有不履行約定,只是這麼履行了跟沒有履行有區別麼?

    美國人還不如在經濟上給予一些支持,比如在勒阿弗爾設立一個棉花交易中心,不往利物浦運棉花了,前提是他們不怕英國海軍就會出來“捕撈”的話。

    英國至關緊要的是制海權,當拿破崙穿過多弗爾海峽的時候英國議會也在為這件事爭論,是否該派兵阻止他。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沒有多久,倫敦也注意到了國內政治分歧,議會中伯明翰、曼徹斯特、謝菲爾德和利茲都沒有代表席位,可是西南部六個郡的代表卻多達168名。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英格蘭的人口分佈已經和光榮革命時有了很大區別,西南部的人口增長緩慢,而新興工業城市的人口已經非常稠密,曼徹斯特1773年做了一次人口普查,1801年又做了一次,直接翻了兩倍。

    為什麼在這個節骨眼上吵這個問題呢?已經沒有人記得了,有可能是因為陸軍是從農村徵兵的緣故,當時負責記錄會議的速記員來不及寫了。

    議員們在那裡吵,樞密院也沒有閒著。英國海軍並沒有將“協助”法國人從埃及運來的文物直接運到倫敦,而是運到了利物浦的布克博物館暫放,一時之間許多人都跑去利物浦看熱鬧,富有的人們爭相購買,尤其是盧克索和卡納克的珍品,成了歐洲精英們夢寐以求的寶物,關於“東方”的浪漫遐想很快

    蔓延至整個上流社會,有關“東方”的書籍、版畫和服飾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