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3031章 queen’s pleasure(十)

 第3031章 queen’s pleasure(十) 

 在1867年議會再次改革之前,倫敦有多達30家模範住宅公司,其中有一家名為皮博迪信託公司的住宅公司,這是一個由名叫喬治·皮博迪的美國人開設的。 

 皮博迪相貌平平,人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居然是摩根財團的創始人,後來的摩根合夥人都是出身名門望族,以美貌和時髦而著稱。 

 他出生在馬薩諸塞,只上過幾年學,十幾歲就開始與哥哥一起幹活養活寡母和6個弟妹,早年的貧困影響了他的一生,他愛財如命,就像聖誕歡歌裡的那個老吝嗇鬼。 

 他在倫敦開了一家商號,但只有一個櫃檯、一個保險箱和幾張書桌,從外表上看生意慘淡,好像隨時都要關門了。 

 聖誕歡歌裡的老吝嗇鬼不捨得點火取暖,皮博迪讓他的勤務去買蘋果,每次只買一個,他給勤務兩個便士,這樣勤務每次都能得到半個便士的小費,但皮博迪每次都是把這些半個便士湊到一定數量再給,接著又和勤務“算賬”,東扣西扣之下,勤務拿到手裡的只有空氣。 

 不過能推開他店門的都不是普通人,因為皮博迪只為各國政府、大公司和有錢人服務。而老闆本人是沒有專用馬車的,總是坐公共馬車上下班,偶爾會乘坐出租馬車,以至於外人無論怎麼看都感覺不到他年收入30萬磅,是傲慢與偏見裡賓利先生的30倍。 

 當時馬爾福和他都看上了一處貧民住宅改造工程,這個鐵公雞一下子撥出15萬英鎊轉給了一家信託公司,也就是皮博迪信託,用於倫敦的貧民住宅工程,還立契約轉讓了在另一家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維持這個住宅區的運轉。 

 如果不看在地價低,特許狀裡規定的5%利潤在馬爾福眼裡根本不值一提,而皮博迪的做法就真的是在倒貼錢做慈善了。 

 一開始馬爾福還以為他是要搞“競爭”,後來才發現皮博迪好像“感悟”了,以前攢錢多吝嗇,現在做慈善就有多慷慨,他不止獲得了倫敦榮譽市民的稱呼,還向哈佛、耶魯捐贈了博物館,為南部被解放的奴隸設立了教育基金。 

 而他的遺囑裡,自己的兒子一個子兒都沒有留,實際上他沒有結婚,兒子是他的私生子。 

 皮博迪的做法,馬爾福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他們南轅北轍地就像他們所修建的“模範住宅”的風格。 

 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以華麗著稱,宛如女士衣裙上的蕾絲,它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主要是為了裝飾和藝術,頂棚下有複雜的雕飾,色彩的對比也很強烈。 

 “模範住宅”當然不像豪宅,它主要以“經濟適用”為目的,注重房屋內部的分隔,可即使是這樣,和貧民窟的簡陋房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反差,顯得壯觀整潔。 

 這種房子就算是向工人租售的,也不是普通工人,例如珠寶匠人、雕刻和馬車製造工人。這類房子的住宅數量有限,租客申請一般都要等待兩年,大多數普通人都無法租這類住宅。 

 修房子的時候還要考慮治安的問題,馬爾福的做法是在選址的時候就選治安較好的地方,這一類地方通常是富人區和貧民窟的交界線,治安依賴巡警,他們並不介意多走那麼一小段。同時為了和“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模範住宅”的外觀也優雅別緻,這些房子也在幾十年後擴建成了富人區的一部分,新興中產階級們買了這些老公寓後進行改造就非常舒適時髦了。 

 皮博迪則在修好的房子周圍修鐵柵欄,將模範住宅和其他相鄰的住房分隔開,晚上大門緊鎖。 

 布萊克家在格里莫廣場的老宅門口也有鐵柵欄,這個柵欄圍起來一個像小院子似的區域。從撒克遜時代起,國王就享有“安寧權”,一開始主要限定在特定節日、特定地方,比如王宮和交通大道,後來擴展到王室成員、僕從和幾乎所有危害國家、社會安全的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