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3125章 viaticum(三)

古羅馬人從沒有將放高利貸當成一件體面的事,比如凱撒的主要借貸對象克拉蘇,因為放高利貸不光彩,貴族和元老們往往是讓自己的被釋奴或者是奴隸出面經營,而他們則在“背後”為其提供支持。

凱撒將肥沃的土地分給羅馬無地者的法案遭到了元老院的強烈反對,於是他試圖將這個方案放到公民大會上表決,但元老們以“沒有吉兆”為理由,將開公民大會的時間一拖再拖,後來乾脆說這一年就沒有開會的好日子。

古羅馬的手工業一直都沒有從小手工作坊走向“工業革命”,並且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手工業還落後於地中海。一是因為貴族對土地更有熱情,他們雖然也會將貸款借給小手藝人和小商人,但主要還是借給小農。二是因為他們更願意將錢投在“更實用”的地方,比如古羅馬的公共工程。

古羅馬從來沒有誰會公開說反戰,反而高度讚揚和鼓勵戰爭,因為羅馬從戰爭的勝利中獲得了太多的好處,無論是海量的物資匯入,還是自信心、榮譽感、成就感,以及大量的戰爭賠款。

戰爭賠款是羅馬開出的戰後和約中必寫的條款,但羅馬開出的賠款“要價”並不高,不像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

總之戰爭賠款不是經濟武器,而是通過賠款維持兩國的政治不對等關係,每年都提醒對方“你是個失敗者,你要履行和約義務”,

每征服一個地方,“羅馬大道”就會修到那裡,它甚至都不是單純為了方便運兵。

羅馬人對他們修的路非常自豪,它們是帝國征服世界的證據,更是羅馬繁榮昌盛的象徵。他們會用帶顏色的大理石,將路線圖鑲嵌在建築物的迴廊上,向來來往往的人展示“路線”,有點類似旅行指南,方便人們出行,兼具了“實用”和“美觀”的功能。

其實在建國初期,羅馬的道路質量並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出色,長達幾百年裡,也只有運鹽的薩拉里大道和拉丁姆大道等自然形成的道路,連接著羅馬和往來鄉鎮。

直到公元前4世紀,時任監察官的阿庇烏斯親自考察並擬定了一條道路的方案後,一條全新的大道才鋪就而成,這條路被後人稱為“道路女王”——阿庇亞大道,以後所有的羅馬大道都是以它為藍本建造的,據說為了確認道路的平整度,阿庇烏斯不止一次脫下鞋,光腳走在路上進行測試。

這條路由四層組成,最上層是整切的大石板,

這麼修路工程量當然是巨大的,但羅馬人沒有像法老那樣讓奴隸去修,而是用了古羅馬兵團,一直到古羅馬軍團中“蠻族”成分越來越大,“蠻族”可沒興趣修“羅馬人的路”。

在考古過程中,人們在羅馬道路兩旁發現了許多墓碑。阿庇烏斯曾經立下遺願,將自己的墳墓建在大道的一旁,這也讓後來的羅馬人逐漸養成了面對公路修建墓碑墓園的習慣。

這些墓有的屬於修路者,有的屬於附近莊園的居民,那個寧死也不投降凱撒的小加圖,他的五世祖老加圖是個很會“精打細算”的人,他是平民出身,因在

他曾寫過一本關於農業的書,書中介紹了他理想中的莊園,這種莊園在公元前1世紀的意大利曾經很流行,莊園裡勞作的並非全部都是奴隸,也要僱傭許多自由民和小農場主,並且這種模式的莊園多修在海邊、能行船的河邊、公路旁以及繁華的城市附近。

古羅馬獲取奴隸的方式“主要”是戰爭,軍隊的後面往往跟著奴隸販子,將戰俘當奴隸出售。等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後,基本上就趨於和平了,這對發展貿易是非常有利的,也正是因為羅馬提供安全、秩序、道路等一系列條件,讓龐大多元的地中海世界構成一個整體,讓人、財、物遠距離流動成為可能。

而這也導致了奴隸貿易沒有了“貨源”,儘管羅馬打敗了迦太基,可是他們並不重視“海洋義務”,也不追剿海盜,海洋依舊是屬於希臘人和腓尼基人的。